Friday, October 07, 2011
五條煙──中期業績
第一課操頭 50K,由起點到獅子亭,預計行 9.5小時,點知行到水浪窩已用了差不多 8小時,提早收隊。第二課再來一次頭 50K,操得最少的我在末段撞牆,千辛萬苦下才可完成,用了差不多 12小時。這時候一向信心爆棚的精 B,也不得不檢討「五條煙」的策略。得出的結論是,去年做出佳績是因為操練夠足, 4個人定下目標後便循着操練計劃去做,團結就是力量,去年實在是「五十條煙」,「五條煙」或者是妄想。第二條煙之後,精 B把口仍在死頂,但心裏面難免有動搖,或者世事真的無捷徑,「五條煙」行不通,應該開始部署今年要調低預期目標。
精 B的優點是不怕試,犯錯後肯去反思,相信快修正的力量。「五條煙」的精神是依賴我們過去幾年儲下的底子, 4個人平日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保持身體在最佳狀態,經過 5課大操來喚醒身體對長途賽的記憶,逐步增加自信心,然後在比賽當日,憑意志、憑經驗,再借助比賽當日的氣氛和支援,一舉達標。精 B的秘密武器是,比賽是操練的延續,而比賽成績更勝操練成績。即是說,狀態要不斷提升,到比賽當日升至最高狀態,做到比賽的成績是操練以來最佳的成績。
The Dream Is Alive
上星期日第三條煙,練雙坳。雙坳是由北潭坳至荃錦坳,即第三至第八段,是麥理浩徑最難行的路段,雙坳的成績對毅行者的實力有重要指標作用。「五條煙」的部署其實很簡單,頭兩課練頭 50K,後 3課都是練雙坳,希望以不同狀態來操練,從中提升自信心。
第三條煙我們的目標是 12.5小時,經過前兩課的教訓,今次不敢過份進取,定下較低的目標,總之一定要完成,時間其次。去年操練最佳成績是低於 10小時,較慢的一次超過 11小時,因此這一課主要是為自己增強自信心。
第三條煙當日,不是陰天便是下微雨,這天氣對毅行來說近乎完美,毅行者是睇天做人的運動,天氣對成績影響甚大。一開始我們警惕自己不要太快,重點是完成,長度比速度重要。一路上大家保持暢快心情,做應做的事情,前半段不經意地比原定計劃快了少許,後半段更加放膽去加速,全身僵硬下低頭疾步上草山,把精 B情緒推上高點,再一次證實精 B「疲倦都可以行得好快」的理論,最後以 11小時 24分完成。重要的是,途中沒有人撞牆,完成後各人感覺良好,一條煙把精 B的自信心從谷底撈回來。
三條煙之後我們仍然相信「五條煙」策略(其實冇選擇,唔信唔得),中期業績後為精 B 2011年毅行之旅發「盈喜」是言之過早, but the dream is alive。
蔡東豪 2011.10.7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
Wednesday, October 05, 2011
變幻才是永恒
到目前為止, 精B不斷在重複訓練, 踩山, 撞牆, 失敗, 反思, 卻未曾發現有一次的操練與某次是一樣或相似得令我們認為是沉悶, 是多餘。離開平日受控的生活模式, 脫離眾多流程裡只專注負責幾個功能的自已, 戰戰兢兢的把自已擺放在山上, 沒有流程沒有受控環境, 遂也沒有必然發生的事。這使我們感到新奇, 在重複的運行中遇上無常的經歷, 開始留意那些偶然發生的小節所串連出的一些事情, 這些像音符組成曲調的過程, 讓每次操練都帶出不同的感受。
這次大操雙坳, 氣温比上月相差十度, 偶然遇上颱風, 隊友感冒未清, 偶然我應酬過多喝致敗壞身體, 怱然發覺消化餅竟如此美味且威力驚人, 原來快步攻上草山是强悍測試意志的最佳路段。由草山頂望向對面的馬鞍山, 我們四人風雨中游走九龍新界, 精B今天做了一件大事, 我內心有點激盪, 仰頸望向風雲際會的大帽山……
我删減了許多內容, 只隨筆寫下一些片段, 而這些零碎便成了每次回憶裡的畫面。
誰也沒法刻意安排重演多一次, 下次的雙坳大操又會有另一些經歷; 變幻才是永恒, 重複才值得期待。
第三條煙的大操, 大家可能看得一頭霧水, 敬請留意Tony的發佈。
Tuesday, August 23, 2011
毋忘大崩壞
只有五次, 點解? 五次之外, 做咗乜嘢? 點解唔喺麥徑操多幾次?
精B参加毅行者次數總和是34次, 在麥徑縱橫數千里絕不為奇, 那個彎位那條斜度, 那個大石的位置我們都能在腦海裡順暢地投影出來。正如表演者踏上熟悉的舞台, 對射燈的位置, 台板的平整度, 聲音的迴盪力都異常稔熟。 他的動作, 呼吸, 氣勢, 和閉目後的場境都環繞這舞台。麥徑就是這樣的成為了精B的毅行舞台, 每次踏上都想要盪氣迴腸, 踩山操練與踩着舞台演出的心情彷似一樣。
八月廿一日第一次操練, 一至四段。清晨六時半北潭涌起步, 烈日比我們更早出場。在全港最東面的路段, 太陽一出便要壓場, 湖水靜止風雲迴避, 只有精B斗胆冒犯快步闖入禁區直搗東壩, 還在此快活拍照留念。然而心裡知道, 剩下路段危機四伏。

在久違了的西灣山, 上山步伐是快了一點, 危機意識也是慢了一點, 這一點點的輕視在高温下造成體力極速消耗, 到了山頂涼亭TC勒令休息防止撞牆。時間為2小時10分, 山下湖水的熒光藍反照烈日, 好不友善。我們, 只過了一座山, 情况不妙。
深呼吸一口氣, 步出涼亭腳踏第一步熱力撲至。此刻大家深知今天主題便是慢行, 精B最難馴服的一課, 要慢到自己都不相信方為合格。慢行, 是對麥徑山群的敬意, 是先要放下超級毅行者的帽子, 做回毅行者共同進退。我們以四小時卅分到北潭凹, 比正常慢一小時, 沒有不適初步過關。
正午, 烈焰陽光強勢壓下, 上第三段首個攻頂沉着應戰步步為營。之後, 上雞公山前的幽谷滙集所有熱力, 無法停留一刻半秒, 唯有強行再攻頂。2010年9月, 精B大崩壞就在雞公山, 不敢回想未敢忘記; 這次於第一課大操, 氣溫38度, 我們不卑不亢放下速度時間距離, 就是要在這裡戰勝大崩壞經歷重生。
强悍操練第一課, 命運注定要以同一路段, 同一高温, 來毋忘大崩壞, 一切從這裡開始。未知重焉知輕, 夏日每天的過去, 我們的步伐只會越來越輕的步入一連串操練。
咁, 究竟點解要係五次? 講完一輪都未能揭曉。
2011年, 精B毅行要訣就係呢度, 敬請留意。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精B是誰
小弟有幸, 在星期天的畢業禮之前, 也在「雙坳」畢業了。這張相, 我應該要着住跑鞋也為「雙坳」來個畢業禮,精B數風流人物, 容我置身這一刻。


星期六風涼水冷跑山一流, 星期日大好陽光影相一流, 真係算盡玄機, 夠晒風流。
Sunday, November 07, 2010
夢飛行
這星期TC和我於星期六再衝「雙坳」, 天氣不穩連續下了超過二十四小時的雨, 心裡一沉再沉要保住信心也要保住不受傷, 我有壓力。起步不久攻了第一個頂後這位精B邱吉爾說: 「哈, 今日好玩囉, 跑啦! 跑落斜要記住眼前石頭的排列, 選定路線輕腳快步走落去, 無事嘅。」到了平路, 山路變石澗, 他又說: 「今日呢D水氹最好, 踏落去跑過佢, 它是很好的Cushion, 唔駛就住揀路行, 無事嘅。」做完心理治療後, 進入狀態放鬆向前衝, 所有平路無欺場, 直跑到大埔道。
在雨中跑山, 意想不到的順暢, 氣温比上次低七度毌須分心散熱, 所有體能全用在腳下呼吸暢順無比, 不用推進身體自動向前衝, 我們進入了自動導航的飛行模式。這飛行的感覺, 嘆到大埔道, TC說: 「今日要送你一份禮物慶祝你畢業, XX小時XX分, 做得到嘅。」
我仍然敬畏那針山, 這次我們無Support, 城門水塘燒烤場阿叔落雨又唔開檔, 只好頂硬上。針山的回憶很沉重步伐也見沉重, 心裡出現兩個時間, 這裡是慢的, 外面是快的, 而我在不斷落後。針山過後不敢再想TC的禮物, 只有跟着TC攻上草山頂。時間依然是幻覺, 舉步維艱仍要加速呼吸努力想要追回時間。到頂後報時撲滅幻覺, 專心衝落鉛礦坳, 面向今天的大關。
行軍不要問究竟, TC話要快上我只懂從命, 心裡卻擔心會抽筋。捱上四方山範圍遇見幾隊年青隊伍, TC下令要跑上斜。我到了極限卻又不想放棄, 起步跑過他們, TC大聲說: 「後面所有人望住你! 上, 跑上那個頂轉過彎才可回氣!! 」 踏着極限向上衝我狂呼支持自已, 狂抽着空氣免得抽筋倒地, 我又像Rocky I那揚越級挑戰世界級高手般, 誓要捱到最後不倒下。那刻的我, 活在夢中死去活來。
飛行的感覺在最後一段的大帽山回來, 我提起雙手迎接這份夢幻禮物, 多謝TC。雙坳獄煉II, 九小時二十三分, 夢飛行。
Monday, November 01, 2010
人神之間
天氣一流, 狀態不俗, 心情大好, 今次玩第一至三段, 要在第三段決戰時間的極限。第一, 二段以程式般運作準時在三小時四十分完成, 舉目第三段。TC發號施令, 要加速完成否則要加碼從水浪窩跑回北潭涌以作反省。精B隨即以行軍狀態前行無得吹水, 結果以二十五分數內完成首個攻頂。我收到TC的意思要不停高速向前, 陣型上第一位成員可以加速拉遠一點, 在視線範圍內若即若離, 或以聲音傳遞距離的提示, 可以製造出追趕的氣紛加強戰鬥激素保持全隊向前衝。
運動員在大戰前被問到有否信心奪標, 最有型的回答是: 我是為着衝金而來的。精B(S05) 這次不是為着儘力以為或是瀟灑走一回, 我們是為衝出十八小時而來的。說來意氣風發, 這正說出我們的堅定和信心, 直截了當。
在第三段人神級之分界線是兩小時, 一小時三十分以下為神級, 精B一向踏着兩小時這條線完成。經過大崩壞, 頭五十公里, 雙坳的獄煉, 這次以一小時四十五分完成第三段, 初嘗人神之間的時間, 對超級毅行者更添敬意。這人神之間的十五分鐘再為精B注入更多蓄備, 倒數着日子嚴謹的做好每個環節, 保持信心直到衝線一刻。
我們, 是為衝出十八小時而來的。
Tuesday, August 03, 2010
用心聆聽, 更知你心

聆聽是藝術, 要配合環境氣紛, 人物時間, 甚至聲線眼神, 我有心聽也都未必做得好。如果你也有同感, 來行山吧! 分享是勇氣, 要衡量後果, 彼此互信, 又怕人悶, 或詞不達意, 思前想後我有心講都口窒窒。如果你也有掙扎, 來行山吧!
Hard Sell 是我認為不應在此整色整水, 實在是很直接不過的感覺, 行山是自然會彼此分享和聆聽的。經過生活迫人的一週來到山林美景的地方, 自然會輕鬆下來, 這是看心理醫生時的高級真皮梳化座椅。大自然的風聲牽動樹葉, 雀鳥, 昆蟲為你提供最和諧的背景音樂, 來取替Food Court, 快餐店裡的叫咪聲。
你不再須要經常留意自己的眼神, 表情, 動作, 座姿是不是一臉誠懇似的在聆聽着, 因為行山是很少有眼神交流。我們的視線會留意着風景, 亂石, 梯級, 爛泥, 水氹, 或是前面隊友的後腳, 而全身最available的是耳朶。若然真的有避不開的眼神接觸, 還有一頂帽!
你也不用不好意思, 漫長的旅途, 好悶的。 若然有你的分享, 那怕你要講英文或普通話, 我們都好想聽。行山常有體力下降心靈低潮的時候, 最好的鼓勵就是你的偉論, 笑話, 大計, 心事來分散注意力, 我是多麼衷心在期待你的聲音。若然那是驚世隱情, 人生大事, 離奇經歷, 八卦勁料, 那我就連Power Jel 的十元八塊也可省掉了。
精B毅行四人組, 在山上幾經起起跌跌, 成功失敗風吹雨打, 好歹算是戰友, 也沒離棄過任何一人, 人生知己不外於此。山裡的說話也就如風聲鳥聲成了大自然的一部份, 散落於山林石澗隨風消逝。
韓寒在書展的講座說: 「因為這是一個什麼都可以說的場合,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好說了。」很幽默的無奈。如果大家時有無奈, 到了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時候, 便來這什麼都可以說的山徑吧!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腳痛的時候
毅行者引動長跑也同時引發一連串思考、分析、分享、感動, 然後用文字盛載。
看似理性的練習計劃, 在跑的過程中卻又滲出了感覺, 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那些呼吸聲, 那些汗水的味道, 那一片腦海的空白, 和那些 - 痛。
曰常生活裡我沒法子控制自己的頭腦停止一切思想活動, 純用感性感受這世界, 就連那些雨點, 那些温度, 甚至地心吸力。跑步能讓理性稍作休息, 讓心眼張開從感受自我開始, 感受大自然, 感受與隊友的時刻, 感受被感動的一刻。每次能一起跑, 都是緣分都是快樂, 能一起進步一起衝破甚至一起痛是很好的感覺。毅行者的「四個人一條心」在精B裡被昇華至跑步, 這看似個人的運動。我們緊守這哲學, 嗯, 能做到痛也歡喜, 收獲很豐富。
這星期腳根發炎要休息, 這會令我更期待下次的練習, 耐心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 我用文字在腳痛的時候寫下跑步的感覺, 是雙重感性的寫作。

Sunday, April 25, 2010
大尾督, 紮實的一步

連續兩星期我們到大尾督試跑美津濃半馬的路線, 由大尾督跑至鹿頸折返再上提霸來回後跑回停車場。途中有一條約兩公里的長命斜, 由水平線上斜再返回鹿頸的水平線, 來回x 2, 落幾多上幾多。出黎行一定要還, 多豪氣的路段。
跑往鹿頸途中不斷有各款超級跑車磨拳擦掌, 以一束電光之勢在我們身旁擦身飛逝。於我們, 這等用腳一步一步挑戰這路段的人, 踏破跑鞋, 擠壓肌肉, 踏出痛楚, 為的是要跑出自我, 享受流汗的質感, 上斜的阻力, 落斜的快感…想到這裡我是有點莫名的沾沾自喜, 莫怪莫怪。

兩星期前第一次跑到鹿頸稍作休息請茶座老板娘為精B寫Blog拍照取景, 誰知老板娘心血來潮作多角度拍攝, 細看之下發現曾特首也到此一遊與她合照過。究竟Sir Donald為何會來到BB開心士多? 打住煲呔來到山明水秀的鹿頸, 嘆住奶荼遠望藍天浮雲, 會否別有一番風味…
上星期為慶祝Nelson歸隊練習, 興之所至我們越過開心士多, 沿鹿頸再進入南涌紅樹林一帶, 欣賞雨中的白鷺, 寧靜優雅; 遠離塵世來到天后宮。回程一段比去程快, 繼續上上落落轉波(註)加速, 用我們的心神意志控制全身以高效能運作跑回大尾督停車場。全長24公里超越了半馬距離, 精B在雨中向全馬踏出了紮實的一步。
註:
精B用語 - 轉波
跑步上斜需要改變重心, 運用不同的肌肉, 保持小步均速, 耐心穩步向前便可。落山及平路跑也有各自不同的對策, 變動適宜有助保持體力長跑長有無懼上斜, 這些變動有如駕駛時轉波對應不同的路面需要。
Monday, April 05, 2010
喜歡
還記得以前坐在唱機前大半天, 把一首喜歡的歌曲重復錄在錄音帶中, 只是聽着一首喜歡的歌, 我像擁有全世界。最近我發現, 鞋櫃裡滿是跑鞋, 衣櫃裡越來越多運動装備, 這証明我行街也在想, Shopping也在想, 那衫褲鞋襪的不同可會帶來一點改變, 只要能得到一點便能煥發喜悅。
行山 + 跑步, 我們認定為毅行者引動了馬拉松, 再因為喜歡, 所以crossover起來了。在我們之中這本來是兩件事, 以往只作下山的跑其實只可說是rolling, 一個順勢慳力的動作而已, 沒有特別出力過也沒有真正感受過。早在去年年初大東 / 鳳凰的練習中, 我們已有rolling, 但到了平地後便沒認真跑了, 這便是精B行山 + 跑步的雛形。

喜歡跑步後它帶給我們選擇的自由, 可以用腳跑回起點, 也當然可以坐車。戒了煙, 可以選擇性地吸, 更加可以選擇不吸, 自由了。在這裡時間已不是最重要, 享受喜歡的方式, 返回我的自由意志, 在這復活節的練習裡。

Tuesday, March 02, 2010
Sunday, February 14, 2010
我們仨
「我們仨」從未真真正正參加跑步比賽。多年前我在電台工作的時候,電台是渣打馬拉松贊助商的關係,曾「柴娃娃」參加10公里,是大夥人一起跑,似嘉年華會多於比賽。我記得煙不離手的梁文道也有「跑」,當時我們的參賽心情是如何,我不用多說。
這兩年毅行者,精B對時間上的成績有所要求,TC建議練習跑步,我們才愈跑愈有癮。經過實戰經驗,我們肯定跑步有助毅行者,毅行者有助跑步。跑山和跑步明顯運用不同肌肉,以我們的水平 (即是距離頂尖甚遠),應該有相輔相承之效。
今年「我們仨」決定以毅行者方式來跑馬拉松,即是三人同跑。我們對時間沒有太大要求,總之要「跑」得完,全程以穩定速度跑。我們視這次半馬為將來全馬的前哨戰,跑得好,可加強將來參加全馬的信心;跑得不好...... 跑得不好便跑到好為止。
三人同跑的好處是輕鬆。比賽氣氛令我們這些初哥特別興奮,容易跑得太快。我們不擔心跑得慢,因為以半馬的賽程,即使太慢,成績跟跑得快的相比,也分別不大;最擔心太快,因後勁不繼,最後以行代跑完成比賽。三人同跑即是三人有可能在不同時間疲倦、要飲水、縛鞋帶等,變相增加了休息時間,強迫我們跑得比個人跑慢一點。
比賽當日,大家見到三個着紅衫,心口有個「V」字,一路跑一路吹水的中年男人,就係「我們仨」。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五日北京 = 前功盡棄
寶雲徑全長4公里,全部平路,有樹蔭,容易跑。平時我和TC輕輕輕鬆鬆跑兩個來回 (共16公里)。最Fit 的一次是跑三個來回 (24公里) 後,仍有氣力可繼續跑。
在北京的五日,在乾燥兼低溫的天氣下東奔西跑,身心俱疲,飲食不適應兼不健康,周身不自在。我知道不可以隨便出戰陽明山莊,以為以寶雲徑作熱身,點之.....
算是跑了一個來回,但好勉強,索氣,小腿大腿由緊至痛,從起步到跑完都是在捱。還好,自己跑,不用累街坊。
運動原來是一項不對稱的交易 - 不停的付出,偶而懶惰一段時間,便要從頭再來。
Sunday, January 10, 2010
北潭涌畢業
今日天朗氣清,温度回暖,精B終於以2小時18分完成反彈,最重要是跑足全程。據TC說,這段路的難度高於渣打馬拉松賽道,為我們的半馬夢打下強心針。
Saturday, January 09, 2010
一年之計
其他人感到時間過得太快,原因是他們沒有一個需要由年頭到年尾有紀律做好規劃的重心。我不是指非毅行者生活沒有重心,他們的重心通常是關於一些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事情,例如家庭、事業、興趣等。大部分香港人的重心是事業,事業的規劃是每日上班下班;上班時盡力做到最好,下班後享受其他活動。每日如是者。這些重心容易令人忘卻時間的過去。

毅行者每年十一月舉行,我年度的規劃環繞着十一月為起點和終點。年中每個月應做那類型操練,家庭同樂時間由星期日可回家吃午飯到不能回家吃晚飯,按步就班走向十一月的比賽。一年規劃中最有趣、最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是,毅行者結束後兩三個月這段懶惰期。
比賽結束後毅行者通常會懶惰起來,大幅減少操練,原因是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刻苦操練,比賽結束後給自己的獎勵是讓自己偷懶一下,這是人之常情。加上比賽後接著是聖誕和新年節日,應酬特別多。不過最令人廢解的現象,是比賽後特別容易生病,工作特別忙。
今年毅行者比賽後我照例患上感冒,我去彌漫着毅行者氣氛的養和醫院睇病,醫生告訴我,有幾位參加毅行者的養和醫院同事也在比賽後生病。我問醫生為什麼比賽後就會患病,西方醫學有能夠解釋這現象嗎?醫生一時答不出來。我媽媽的解釋是「谷到病」,但媽媽不是醫生,而且西醫可能沒有「谷」這回事。
我有一個不甚科學但可能不是沒有邏輯的解釋,就是運動員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Mind over body)。比賽前,運動員特別注重健康,警剔自己不要病倒。這一度由客觀 (檢點生活) 和主觀 (告訴自己不可以病) 構成的力量,可以克服小病。比賽後,毅行者放鬆及放縱自己,病痛自然來。

2009年毅行者結束了一個月,我的傷風感冒一浪接一浪,工作忙至周日的行山和跑步也要取消,這一切當然是巧合。
補多一句: 毅行者應做的事
看到朋友傳來的電郵,眼前一黑,情天霹靂,竟然是我們!即時反應是,沒可能吧,一定是樂施會弄錯了,一定是被人屈,一定是有人出錯,一定是......
這幾年來我以不同形式去宣傳毅行者,包括拍電視節目、接受訪問、寫書、寫報紙專欄、寫Blog等,盡自己能力去表達我對毅行者的情意。隊友TC周達智十多年來以身以腳以心以荷包去推廣毅行者,建立遨遊人超級毅行者平台,他對毅行者的一份情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精電B隊四個人參加了共三十次毅行者,一直以模範毅行者自居 (不只一次見到TC隨山執垃圾),但竟然被列入2009年亂棄垃圾隊伍名單。
對於樂施會亂棄垃圾隊伍名單的制度,我們一直接受,一直尊重,沒可能在「出事」後才作批評或否定,但我們感到很意外,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在自覺的情況下亂棄垃圾。
精電B隊 (Team 282) 一致決定做毅行者應做的事,就是承擔責任,無條件及無保留地向樂施會工作人員和其他毅行者道歉。
我們肯定不會再犯 (已想到萬無一失的辦法)。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9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Photo credit: Sportsoho
Sunday, January 03, 2010
還是用跑吧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新年跑大運

發出這個電郵的時候,以為反應不會太好,特別在熱戀中的Tommy,除夕夜點都要陪女朋友去尖沙咀迫一番,誰不知所有隊友在極短時間答應出席。.
1月1 日的清晨,對許多人來說是敏感時間,因為太早起身出街被人撞到,代表除夕夜冇節目,冇面至極。精B 3位有家室人士已活在無須扮嘢的境界,新年早上一早彈起,不運動其實會好悶。
TC和我最近發現陽明山莊大潭水塘四通八達的引水道原來非常好跑︰有停車場 (根據我的經驗,即使把車泊在路邊被抄牌機會不高)、有如八陣圖的跑道、有樹蔭,最緊要是有斜路,可Simulate渣打馬拉松的賽道。下個月舉行的渣打馬拉松,TC照舊跑全馬(約3.5小時),Tommy,Nelson和我首度出戰半馬。因此,今年1月和2月,2010的毅行者操練由行山轉為跑步。
新年日清晨跑上跑落,跑足2小時,質感十足,跑馬地祥興吃過早餐吹過水,滿意地回家,迎接2010年。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毅行者應做的事
這幾年來我以不同形式去宣傳毅行者,包括拍電視節目、接受訪問、寫書、寫報紙專欄、寫Blog等,盡自己能力去表達我對毅行者的情意。隊友TC周達智十多年來以身以腳以心以荷包去推廣毅行者,建立遨遊人超級毅行者平台,他對毅行者的一份情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精電B隊四個人參加了共三十次毅行者,一直以模範毅行者自居 (不只一次見到TC隨山執垃圾),但竟然被列入2009年亂棄垃圾隊伍名單。
http://www.oxfamtrailwalker.org.hk/tc/news/detail.html?id=357
對於樂施會亂棄垃圾隊伍名單的制度,我們一直接受,一直尊重,沒可能在「出事」後才作批評或否定,但我們感到很意外,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在自覺的情況下亂棄垃圾。
精電B隊 (Team 282) 一致決定做毅行者應做的事,就是承擔責任,無條件及無保留地向樂施會工作人員和其他毅行者道歉。
我們肯定不會再犯 (已想到萬無一失的辦法)。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隊型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怕輸才會贏
男女分手的關鍵詞是「過程」,這兩個字一出現,表示感情告一段落。「我們雖然要分手,但過程中我們都曾經開心.....」古今中外,「過程」是男女分手時最有體面和最有效的台詞 ― 過程比結果重要,因此我們都是贏家。想深一層,過程比結果重要是千真萬確,雖然某一方或者感到多麼不忿,但戀愛不會每次都白頭到老,雙方在戀愛過程確實得到不少男女相處的經驗。「過程」在愛恨交纏之際可能聽不入耳,但贏輸的確難以結果來衡量。我覺得把做一件事的過程公開也是「過程」的一部分。
我連續參加了十年毅行者,成績相距甚大,但每一年都認真備戰。2010年毅行者對我來說是特別具意義,因為精電B隊在2009年毅行者取得19小時39分鐘的成績,在2010年的毅行者可以超級毅行者的身分參賽,假如精電B隊能夠在18小時內完成比賽,我們成為超級毅行者。
往年比賽結束後幾星期至幾個月,各隊員都絕口不提下一年毅行者參賽事宜,因為過去一年的備戰和參賽的苦況歷歷在目,即使有人心癢,但仍一言不發,心想一定有人忍不住心癢會先開口。今年精電B隊隊員在完成賽事後不足二十四小時,已開始研究攻破18小時的可能性,不出幾日時間,大家已在討論具體策略。這就是毅行者的魔力,不管是何等體能和經驗的參賽者,達到定下的目標永遠是很難,但不是沒可能。簡單如四人一起完成賽事,也可以是一個目標,對於初哥可能是遙不可及,但當四個人一齊步向終點,身體所有痛楚都拋諸腦後。
過去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想加重自己的寫作量,但毅行者總是有它與別不同的吸引力。之前邀請我寫欄的編輯們,我說沒有時間寫文章,當時沒有講大話,但毅行者真的是不同。至於為何是《信報》,我也解釋不了,《信報》好像是我的一個家,自自然然走回來。
我希望藉着這欄公開精電B隊在未來一年的備戰過程,紀錄隊員和自己的心路歷程。還不止,我擔心不夠多人知道精電B隊「攻破18」的宏願,還會開一個Blog,進軍多媒體市場。香港人總覺得時間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例如運動永遠是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四個奔走中港的中年人,在無甚先天或後天運動天份(有的是滿頭白髮、肚腩、長期膝痛、隱疾) 的背景下,衝擊超級毅行者的神聖身分,應該會為所有嫌不夠時間運動的香港人帶來一點鼓舞 (連你哋都得!) ,也是讀者每周要光顧這欄的原因。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09.12.12 逢星期六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