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4, 2013

生活管理者


最初的時候,我告訴「毅行活士」,參加毅行者是一個life-changing 經驗。近年不少產品、服務、課程等都以 life-changing 為宣傳口號,四位活士跑慣江湖,聽到我這樣說,臉上以禮貌笑容迎接,心裏一定在想:唔使吹到咁大啩!

Life
解作生命,對於我和身邊樂此不疲的毅行愛好者,毅行者應該算是改變了我們的生命。當然,毅行者的影響因人而異,生命被改變的毅行者可能是少數。Life 解作生活,我相信所有以認真態度參加毅行者的人,都會感受到生活被毅行者改變。因為「四人同行 」關係,比賽當日夠膽在北潭涌起跑線出現的毅行者,我認為全部認真。參加毅行者

而改變生活,我相信分別是程度而已,我這句 lifechanging 不會錯。

從五方面升呢

愛山者是出色的生活管理者,第一個令我去思考這課題的人,是「山友行 」黃山。幾年前我寫過一本關於毅行者的書,書中一個不平凡的人是黃山,我形容黃山為「茅坪的天使」,他就是比賽日在茅坪派薑茶的無名英雄。我訪問黃山,他反問我,有否發現愛山者比較能幹?這不是他的偏見,而是他累積幾十年的觀人數據。當時我覺得這觀察很有意思,這些年我一直有留意身邊的愛山者,的而且確發現愛山者特別能幹,我認為原因是行山提升管理生活的能力。我從五方面看:

一,組織能力。行山不是心血來潮便去行,事前須索取天氣資料、計劃路線、計算時間、顧及同行者體能等,簡單如帶多少水,可影響行山者人生安危,不能馬虎。久而久之,從經驗中學習和改進,行山者可鍛煉出嚴謹組織能力。

二,思維。行山可以是很辛苦,行山者從中體驗怎樣克服辛苦,這些辛苦平常生活未必遇到。行山時間很長,讓我們去思考平日沒時間去思考的東西。我試過太多次,一些想不通的事情,行完山後突然想通。

三,計數。行山需要不停計數,不是加減乘除,是計算自己和同行者體力,和餘下路程的關係。天氣變了,體力下降,這個山上或不上?

四,生活習慣。活士告訴我,行山之後,整個人精神咗。原因很簡單,為了毅行者,他們平日減少大飲大食,行山前一日謝絕應酬。行完山之後一兩日睡得特別甜,成個人醒神了,上班做事得心應手。養成習慣之後,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想唔健康都難。

五,家庭。行山日唔見咗老公和爸爸,家庭生活一定受影響?不過,影響可以是變得更和諧。毅行者下定決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家人是看到的,也會給予支持,因此毅行者應該是一家人的事。毅行者明知自己在行山日消失,會更珍惜其他跟家庭相處的日子。

毅行者是 life-changing,是因為我們變成能幹的生活管理者。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Sunday, March 17, 2013

個仔好細




不知道是我年紀大了,抵抗力下降,抑或是近期這隻感冒菌特別強悍,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感冒超過一星期。

以前感冒,不論看中醫或西醫,睇一次總會好,今次真大鑊,港馬後病足兩星期,其間康復速度慢如蝸牛。

報名京都馬拉松是因為去年來過,感覺很好,約了幾個朋友一齊來,馬拉松加放幾日假,京都對所有人都有吸引力。起程前幾日病情仍未好轉,情緒低落,家人七嘴八舌,媽媽吩咐保重身子要緊;小男孩鼓勵我盡力而為;老婆話順我意思,不過輕輕加一句:「個仔好細 」,所有為人父者都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

帶着病樣上機,心情很亂,這樣子怎跑?同行好友王昆西安慰我,他陪王太跑,目標是330,不是 3 小時 30 分,而是 330 分鐘,即 5小時 30 分,病都應該跑到這速度。

帶病上陣 開心衝線

我幾十歲人才開始認真運動,對某類新聞特別在意,人家匆匆略過,我卻每粒字睇。這類新聞不時出現,標題是「壯漢猝死」,一名外表健康男子,進行劇烈運動,外表無迹象下出事,內文通常有另外四個字:「感冒未清」。

賽前跟 TC 商量,跟王太跑 5 個多小時,需要一種對我來說陌生的技巧。不停跑,跑 5個多小時,殊不容易,我不敢小看這種跑法,我擔心慢跑不是最適合我的策略。前提是,感冒未清,體力未完全恢復,避免不必要的「谷」,但要確保完成。最後決定,策略是先以一個舒服速度跑半馬,然後混合跑和行。關鍵是前半馬能夠保持 6 分鐘 1K 的速度,後半馬自己跑吓行吓,5 小時應該可完成。

京都馬拉松其中目的是紀念兩年前 311 地震,去年我來參加,也是想以另一方式來參與重建,今年起步前也有悼念儀式。跑道跟去年一樣,我記得這些地方:渡月橋、仁和寺、龍安寺、國際會館、鴨川公園、平安神宮。慢下些少腳步,兩旁風光特別清晰,特別能欣賞京都熱鬧活躍的一面。今年途人氣氛比去年更熱烈,TC 說得沒錯,京都人去年第一次參與馬拉松,有一點陌生感,今年有了經驗,更投入。

馬拉松起步時有一種熱鬧氣氛,一萬多人一齊出發,跑手比平時興奮得多,容易跑得太快,我警剔自己,不要快過預設速度。一路跑,一路留意自己身體狀況,雖然感覺良好,但老婆的四字真言不時泛起,收慢腳步。跑到半馬,用了 2 小時 8 分,符合賽前部署,而且不覺攰。不過我跟足策略,唔畀自己谷,要舒服,要完成。餘下賽程強迫自己又跑又行,不過這種行跟撞牆後的行,感覺完全不同。京都天氣冷,下着雨,行得多體溫下降。最後,5 小時有大把找續,平安開心過終點,唔係誇口,跑完仲有貨。

恭喜王太創 PB5 小時內完成,她說一步都無停過,好彩我冇跟佢,否則隨時出事。TC臨尾發力,保住不穿四,誓保三至耳順。所有人跑得愉快,然後盡情欣賞京都景色,一樂也。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Thursday, March 14, 2013

311後的馬拉松




說日本是長跑大國應該沒有誇張,看朋友們在分享東京馬拉松的喜悅,感受到這馬拉松的過人魅力,能號召東京巿民熱情投入當中,帶動整個城市環繞著馬拉松運行,超越了長跑運動的本質。日本的長跑文化已成為一股新的巨大能量,特別在311東北大地震後,一種沉著應對、集合力量、一起向前的願望,正正透過馬拉松的活動體現出來。我們對日本人在災難中的秩序感到敬佩,對他們尊重人的存在感受深表欣賞,同甘共苦是民間一直的聲音,這種集體願望遇上了馬拉松,令馬拉松在日本發光發熱,散發獨有的親切感,令人神往。

每年,日本有近百多個大小不同的長跑賽事,分佈全國各地年中無休,最有名氣的都位於日本的大城巿如東京,大阪,神戶等,但作為災後震興民心凝聚力量的賽事,日本選上在一座古城舉辦一場馬拉松,讓人跑過京都的古跡和濃厚的人情味,感受自己的存在和經歷一起向前的感動。人在經歷過巨變或是面對過生死,通常會想起自己的出處或想念至親的愛護。日本選上京都來舉辦馬拉松記念311,開放日本人心中最無價的古城,這不但細心照顧了人性的需要,更是對馬拉松有最高的尊重。

311後我經常往返日本,在機場必會看見一幅大海報,以傳統的色調畫出跳躍中的鯉魚,是日本諺語中登龍門(とうりゅうもん)的意境,要達至成功必須竭盡全力在急流上飛越龍門,排除萬難最終成為龍的化身。而這跳躍的力量正是我們再次前往日本所帶給他們的支持,我很記得平日木無表情的機場關員在地震後也對我的到訪說聲多謝,也正是這海報的原意:Japan Rising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以下是日本觀光廳對這海報的表達:
東日本大震災は、多くの悲しみを日本にもたらしました。しかし私たちは、少しづつですが、しかし着実に復興への道を進んでいます。震災後、海外の皆さんからも大変多くの心のこもったメッセージや多くの御支援を頂きました。「感謝」の気持ちは簡単な言葉では言いつくせません。

在311東北大地震中日本承受了很多苦難,但我們正在踏實地一步一步向著復興之路前進。災後能得到大家從海外到來的支援與關心,這份「感謝」之情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


海報是日本京都的璧畫大師木村英輝的作品,他的璧畫遍佈京都,在鴨川的食府,高島屋百貨店,或是袛院內都耀目生輝。這散發傳統色彩的海報令我想起京都馬拉松,它們兩者不謀而合的神韻,說明了日本人要重新「一起努力走」的想法。將這能量注入馬拉松更為它增添重視傳統,互相支持,共同渡過的氣質,是日本獨有的京都馬拉松。我慶幸在去年311的一週年當日參與過,而今年在此仍在回味這份濃情暖意,畢生難忘。



筆者去年有關京都馬拉松的文章「我的快樂比天高」
http://thehousenews.com/nature/我的快樂比天高/

日本觀光廳有關Rising Japan海報的網址:(日語)
http://www.mlit.go.jp/kankocho/news08_000103.html

京都璧畫大師木村英輝的網頁:(日語)

Tuesday, March 05, 2013

一起跑馬拉松

初次參加長跑是在三年前的渣打半馬,那年毅行者的成績剛踏進廿小時的境地,開始感覺到體能有明顯的提升,這令我們幾位不相信自己是跑手的都市人動起來,漸漸開始在山上跑,在水塘邊跑,再來到渣打的路上跑。我還記得自己跑進維園終點區時的樣子,開懷歡笑的迎向終點。我很喜歡那刻自己的笑臉,長跑給我機會喜歡自己,原來見到自己快樂是很快樂的事,我不再猶豫,從此愛上跑步。

半馬之後首次參加渣打全馬,那年毅行者的成績再向前推進,體能是成世人最好的一年,從未如此Fit過感覺每天都稱心如意。沒有特別的技巧,青馬西隧維園,就這樣跑過42.195公里,成績3小時51分。以初次跑全馬來說,我知道Sub-4算是不錯的成績,感覺當然良好,自然想下次再跑快一點。然後,一次兩次三次,成績離4小時越來越遠,從此陷入馬拉松的迷思。

原來真的有 Beginner's luck,而且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每次參賽前都會被問及目標成績,我由即時回答變成呑呑吐吐,開始相信自己是中過獎的幸運兒,你問我今次目標係想中乜嘢獎,又會有乜嘢中獎策略,我只能東張西望地說一聲「盡力啦。」

去年十一月毅行者後要處理傷患,隊友努力練習Fit至連樣都靚仔晒,我只能徘徊在傷患復發的邊緣上輕輕的跑,踱步在遊山玩水式的練習。之前的幾次全馬都在4小時之上,我的腦袋再不懂計馬拉松這條數,但身體卻記下每一次長跑的經歷,肌肉在長距離的壓力下收集數據,腰椎不停在各種路段上調節角度,呼吸開始與雙腿有更好的黙契,不知不覺間身體運行出屬於自己的 profile。腦袋在長跑計算中浮浮沉沉之時,身體已靜靜啟動了複雜的運算工程,只是我不知道。

今年成績3小時49分,事前練習未算十分充足,仍然抱著「盡力啦」的心態來跑,並已說服自己能享受馬拉松才是重點。在沒甚麼心理負擔下決定前段跑快多一點,後段死捱到終點。這不是計算出來的策略,只是身體這次想這樣跑,從前不敢這樣做,是對末段十公里的苦痛很陌生而感到懼怕。身體經過數次全馬的運算,開始知道發生甚麼事,在跑道上我只是作出配合,避免抽筋及過度加速,最終順利完成並逃出了 Beginner's luck 的困境。

跑過五次半馬五次全馬,身體與我,終於學好怎樣一起跑馬拉松。


主場新聞: 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4%B8%80%E8%B5%B7%E8%B7%91%E9%A6%AC%E6%8B%89%E6%9D%BE/


Saturday, March 02, 2013

好消息和壞消息


先說好消息。精電派出九個人參加全馬,八個人做出PB,其中四人做Sub-4,我為此成績感驕傲。精電的日常運作圍繞着位於內地的工廠,單程車程是三個多小時,大部分同事每星期去內地工作,其中有些星期一至五在內地上班。繁忙的廠務,舟車勞動,再加上內地不適宜在街道跑步的限制,加起來,是一個困難的練習跑步環境。不過,這小小困難攔不住燒紅的跑步心。

我加入精電好幾年,談不上有甚麼成就,但有一件事我是感自豪,他日離開後這件事可望延續下去,算是我留下的足印;這件事是創造跑步文化。公司應否干預同事私人時間,這問題值得思考,但有一些事是黑白分明,有好東西當然要介紹給同事。在打機、劈酒和跑步之間,我鼓勵同事跑步。

這幾年一班精電同事在一起,話題很快便轉去跑步。今年成績最好的Michael,一星期五日在內地上班,只有周末操練,當一個星期只有兩日在香港,不要忘記還有其他事情要做。起跑前,他充滿信心,相信可創佳績,果然說得出,做得到。今年精電破天荒有一位女將Wing參加全馬,一年前我派她到台灣開設辦事處,從零開始,她在異地建立新生活,而跑步成為她新生活的重心。千真萬確,她愈跑愈靚女。

至於壞消息,剛才我說九個人參加,八個做出PB,我是第九個人。第三年跑港馬,成績最差今年。想了幾日,都想不出原因,或者這就是馬拉松引人入勝之處。比賽天氣算很好,賽前預測潮濕,但感覺上不算壞,不能賴天氣。今年算操得不錯,加起來,有四五課30K以上的長課,表現不錯。賽前食得瞓得,沒受傷,心情輕鬆,起跑前我還對同事說,今年我有點信心。

賽前我覺得我有實力55分跑10K,果然準時到步,30K用了2:50,然後 ...... 唉,兵敗如山倒,想像得到的問題陸續出現,最後10K基本是行。我最對唔住,是推廣綠色生活態度的團體Green Monday,我在背上戴着Green Monday的宣傳Bib,明年要考慮佗衰人家這一點。當我寸步難行時,聽到不止一個跑手對住我背脊說:「Green Monday,頂住呀!」幸好,Green Monday的真正馬拉松大使QuincySamantha,揹着一個青菜和紅蘿蔔公仔,健步如飛。

原因其實應該很簡單,以為操練足,其實不足,高估了自己實力。前段跑得太快,後段辛苦,意志不足,一沉不起。這就是馬拉松的奧妙,跑手的估計和真實情況,差別可以很大。

不過跑到最後,跑落馬師道天橋後,所有不開心一掃而空,我知道老婆和精電啦啦隊在迎接我,她們只想見到我,不會計較我的4:27成績。返到屋企,小男孩聽完我滙報成績後說:「完成都好好,下年俾心機。」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