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感到時間過得太快,原因是他們沒有一個需要由年頭到年尾有紀律做好規劃的重心。我不是指非毅行者生活沒有重心,他們的重心通常是關於一些時時刻刻都在做的事情,例如家庭、事業、興趣等。大部分香港人的重心是事業,事業的規劃是每日上班下班;上班時盡力做到最好,下班後享受其他活動。每日如是者。這些重心容易令人忘卻時間的過去。

毅行者每年十一月舉行,我年度的規劃環繞着十一月為起點和終點。年中每個月應做那類型操練,家庭同樂時間由星期日可回家吃午飯到不能回家吃晚飯,按步就班走向十一月的比賽。一年規劃中最有趣、最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是,毅行者結束後兩三個月這段懶惰期。
比賽結束後毅行者通常會懶惰起來,大幅減少操練,原因是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刻苦操練,比賽結束後給自己的獎勵是讓自己偷懶一下,這是人之常情。加上比賽後接著是聖誕和新年節日,應酬特別多。不過最令人廢解的現象,是比賽後特別容易生病,工作特別忙。
今年毅行者比賽後我照例患上感冒,我去彌漫着毅行者氣氛的養和醫院睇病,醫生告訴我,有幾位參加毅行者的養和醫院同事也在比賽後生病。我問醫生為什麼比賽後就會患病,西方醫學有能夠解釋這現象嗎?醫生一時答不出來。我媽媽的解釋是「谷到病」,但媽媽不是醫生,而且西醫可能沒有「谷」這回事。
我有一個不甚科學但可能不是沒有邏輯的解釋,就是運動員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Mind over body)。比賽前,運動員特別注重健康,警剔自己不要病倒。這一度由客觀 (檢點生活) 和主觀 (告訴自己不可以病) 構成的力量,可以克服小病。比賽後,毅行者放鬆及放縱自己,病痛自然來。

2009年毅行者結束了一個月,我的傷風感冒一浪接一浪,工作忙至周日的行山和跑步也要取消,這一切當然是巧合。
補多一句: 毅行者應做的事
看到朋友傳來的電郵,眼前一黑,情天霹靂,竟然是我們!即時反應是,沒可能吧,一定是樂施會弄錯了,一定是被人屈,一定是有人出錯,一定是......
這幾年來我以不同形式去宣傳毅行者,包括拍電視節目、接受訪問、寫書、寫報紙專欄、寫Blog等,盡自己能力去表達我對毅行者的情意。隊友TC周達智十多年來以身以腳以心以荷包去推廣毅行者,建立遨遊人超級毅行者平台,他對毅行者的一份情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精電B隊四個人參加了共三十次毅行者,一直以模範毅行者自居 (不只一次見到TC隨山執垃圾),但竟然被列入2009年亂棄垃圾隊伍名單。
對於樂施會亂棄垃圾隊伍名單的制度,我們一直接受,一直尊重,沒可能在「出事」後才作批評或否定,但我們感到很意外,因為我們真的沒有在自覺的情況下亂棄垃圾。
精電B隊 (Team 282) 一致決定做毅行者應做的事,就是承擔責任,無條件及無保留地向樂施會工作人員和其他毅行者道歉。
我們肯定不會再犯 (已想到萬無一失的辦法)。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9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Photo credit: Sportsoh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