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3, 2013

跑步,不是跑下步



有人問你,得閒有甚麼運動?我留意到很多人的答案是:「跑下步」。我對這個「下」字,覺得有點不自然,今日談「跑下步」的「下」字。

跑下步意味這件事不是認真做,有些人甚至補充:「我係跑,但不是你哋嗰種跑」。對於我來說,跑只有一種,就是「跑」。

跑步可以是令人畏懼,報章雜誌談跑步,總是談跑步裝備,談馬拉松,談鐵漢怎排除萬難,做出驕人成績。或者我這個欄也是疑兇之一,我也要檢討自己,在我筆下,跑步有時變得沉重。跑步是一件很廣濶的事,可容納不同跑步者,你有你跑的方法,我有我跑的熱情,用自己的一套享受跑步過程。

跑步者各種各樣,我把跑步者分開為兩類人:一類參加比賽,另一類不參加比賽。參加比賽代表了一種超乎普通的熱誠,以及對自己加諸一些要求;不參加比賽的跑步者,不代表對跑步欠熱誠或對自己沒要求,只是對跑步持較輕鬆的看法。據我觀察,大多數跑步者屬後者,這些跑步者跑步,是因為單純的喜歡跑步的感覺。即是說,參加比賽跑步者是少數,但這少數人佔據了跑步的言論空間,例如這欄,反而令大多數跑步者感不自然,連忙指出自己只是「跑下步」。

大多數人跑步,是一星期跑一兩次,每次跑幾K,享受戶外的氣氛,清新的空氣,運動的快感。大多數人不會鑽研運動裝備,一對簡單跑鞋,着到殘才換。大多數人不參加馬拉松或其他比賽,沒特別理由,就是沒想過參加,從來不覺得不參加是一個問題。大多數人不會嘗試鐵漢死過翻生的經歷,因為他們根本不會讓自己處於危險情況,跑到不舒服便慢下腳步。

如果我這個欄製造一種氣氛,令理應是佔大多數的跑步者不好意思叫自己做跑步者,出現「跑下步」現象,這是不應該的,跑步不應被一少撮人騎劫,因為跑步這件事太大。

其實,你肯走出門口跑步,你已經是名正言順的跑步者。走出門口跑步這動作叫跑步,不是「跑下步」。跑步代表一種生活方式,跑步者代表一種身分,不論參加馬拉松或輕鬆跑幾K,因為跑步者已為自己作出一些選擇:睡得好一些,吃得健康一些,對自己身體認識深一些。你願意作出這些生活選擇,你的身分當然是跑步者,蔡東豪特別多嘢講,原因就是這個人特別多嘢講,他從跑步得到的東西,跟你得到的是一模一樣。

你,是真真正正的跑步者,不比人多,不比人少。記著,下次有人問你有甚麼運動,大聲回答,是跑步。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Saturday, February 16, 2013

人急他不急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一萬公尺長跑決賽,英國選手毛法拉 (Mo Farah) 奪金,衝線後他第一個動作,是向後望,當他見到奪銀牌是美國選手立基倫 (Galen Rupp),他倆緊緊的擁抱。毛法拉和立基倫在倫奧前18個月一起操練。除了兩位跑手,場內最興奮一定是他倆的教練沙拉沙(Alberto Salazar)。沙拉沙的運動員生涯本欄介紹過不止一次,不多說,今日介紹立基倫。

立基倫被視為美國長跑界的希望。美國長跑手在70年代曾風光一時,橫掃全球獎項,但自此一片空白。立基倫在倫奧這面銀牌,是美國自1964年在一萬公尺的第一個獎牌;自1972年,美國選手未贏過奧運馬拉松金牌。過去十多二十年,自非洲選手崛起,壟斷國際長跑賽事,美國跑手不見踪影。作為運動強國,美國不會坐視不理,投入資源培訓長跑選手,但成績平平,能夠挑戰頂級非洲選手,只寥寥三幾個人,其中最有希望是立基倫。

長跑比賽中,最重要和最為人注視,是馬拉松,立基倫被譽為有希望把奧運的馬拉松金牌帶回美國,可是關於立基倫的馬拉松生涯,有獨特之處:他從未參加過馬拉松比賽。即是說,美國馬拉松希望從未跑過馬拉松。

立基倫26歲,14歲被沙拉沙發掘,一直追隨沙拉沙操練。他們的師徒關係是美國長跑界富爭議性的課題,不少長跑教練和評論者認為沙拉沙過份保護立基倫,沒讓他挑戰潛能,至今不讓他參加馬拉松便是錯誤。

沙拉沙教導立基倫的方法,彷彿是他自己運動員生涯的反面。沙拉沙二十出頭便贏盡美國長跑重要錦標,被視為金童子,他性格好勝,得勢不饒人,覺得只要自己肯下苦功,世上無難事。不久,沙拉沙的身體開始支持不住,繼而是他的精神狀態,雖然他身心俱疲,但不肯慢下腳步,最後全面崩潰。沙拉沙是年青運動員Burnout的人辦。

沙拉沙的批評者認為他太在意自己的經歷,固執地確保他的學生不會重蹈覆轍,因此訓練方法過份保守。美國長跑界渴望見到立基倫儘快可參加馬拉松,重振美國長跑界雄風。當事人立基倫對沙拉沙卻完全信任,對於沙拉沙循序漸進方法,立基倫感到舒服,認同自己不用心急。我看過立基倫的訓練程式,他每年兩次享受連續兩星期休息,比很多業餘運動員還輕鬆。

美國長跑界心急,但沙拉沙和立基倫一於少理。倫奧之後,沙拉沙宣布立基倫在2016年巴西奧運之後,才開始參加馬拉松。沙拉沙的解釋是,立基倫仍在進步中,過早參加馬拉松,會影響他在其他賽事成績。2016年,立基倫30歲,狀態會到達頂峰,以最佳狀態爭奪五千和一萬公尺金牌,然後才開始他的馬拉松生涯。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Friday, February 08, 2013

喧嘩中,他跑步


 

香港駕駛學院解僱兩名資深教車師傅,引發絕食抗議,爭取復工行動。正當事件得到市民關注,主角之一馬偉雄在跑步期間,被一輛失事剷上行人路的私家車撞斷右腳掌,經過九小時手術後駁回,日後腳功能會否受影響,要看康復進度。

勞資糾紛,一方是態度強硬的資方,另一方是被解僱的資深教車師傅,據聞解僱原因是員工組織工會,市民心中很容易對事情有判斷。我對解僱事件所知有限,我想談的是跑步。

馬偉雄剛宣布結束絕食,大小傳媒不停要求訪問,政客和不同團體積極「伸出援手」,經歷可能是人生最多閒雜人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一段時間。他失去一份做了十多二十年的工作,心裏一定很難受,這世界太不公平。在一片喧嘩中,他跑步。

當全世界好像跟我作對,心煩意亂,我也會去跑步,有兩個原因:第一、跑步對解煩有直接幫助,可能是安多芬,可能是戶外的空氣,可能是跑步時不期然會去想其他事情,心煩時跑完步後,我的心情多會轉好。同一時間有幾件事情想做,但我只能做一件,而其中一件是跑步,我會揀跑步,因為跑完步之後,我從未後悔過揀跑步。相反,可以揀跑步而沒去跑,事後多數會後悔,因為做另一件事一定不及跑步開心。

馬偉雄剛經歷絕食,身體機能在一片混亂中,跑步者跟一般人的分別,是對身體的敏感度,跑步者特別清楚身體的變化。例如跑步者身體不適,想知道不適程度是如何,最容易量度方法是跑步,一跑便知道龍與鳳。馬偉雄結束絕食後不久便跑步,我完全能理解,遇上人生大事,或身體毛病,一服跑步這劑藥,通常藥到病除。

第二、跑步是一件公平的事。馬偉雄心裏一定鬱悶至極,一個教車師傅不會希望藉着這種方式,無端端成為傳媒焦點。在他心目中,僱主打壓員工合法組織工會,無理解僱發起者,這道理太說不過去,馬偉雄可能有問過,這樣不公平的事,為何發生在自己身上?我覺得這世界不公平的時候,我會去尋找一件一定公平的事,這件事是跑步。跑步永不呃我,我今日跑得多好多壞,全是因為自己,或者我把口賴天氣、賴對鞋、賴昨晚,但心底裏我知道這不關於公平與否,跑步是關於自己。

你侮辱我,你屈我,我暫時鬥你不過,但我仍擁有跑步,跑步不嫌棄我,我從跑步中知道甚麼是公平,甚麼是美好,跑完後我會起身再來。

祝馬偉雄早日康復,希望有朝一日,在跑步路上再見到你。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13

我要享受馬拉松!



每年眺望著二月份,都有一份爭扎壓在心頭,在這搵工跳槽的傳統季節,我像非得要做出一個抉擇不可,並要在農曆新年之後付諸行動。留下或是離開,這不會是一時之間可以解答得到的問題,因為我是對它有一份感情。都這麼多年了,我不斷在這裡努力向前永不停步,務要踏實做好本份去達成不容易的目標。這裡是我熟悉的地方,付出過的努力曾為我帶來一點駕馭能力一點滿足感,我看見,我自己。

都好幾年了,我熱情不減仍在努力向前,且有機會看見更多的好東西,眼界是開了不少。一直都以為我是獨行俠行事,只要有信念逐無懼孤身上路獨立天地。千迴百轉,嘗過人間有情始發覺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超越言語超越種族,它靜靜地在心裡燃起一種新的動力,且為我帶來一種新的渴望。從前,我不覺得跑在天地間有一種孤清,看路看橋看貨櫃碼頭,還不覺得缺少了甚麼;卻現在我知道,在這漫長的道路沒了你們的聲音看不到你們的面孔,是一種踏雪的孤寂。

每年,東京馬拉松都與揸打馬拉松碰過正著,這亞洲兩大都會的馬拉松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信念,他們彼此可能全沒想過要競爭,在跑步者的眼中卻看見不同的天地。


東京的馬拉松
東京馬拉松以東京為名,起點設在全城的商業及權力中心,新宿的東京都庁 (とうきょうとちょう) 今天盛宴招待數萬名貴賓在此熱情歡呼,在冬日裡凝聚熱力蓄勢待發。今天的東京,以一條海星形狀的賽道貫穿都內熱鬧大街,期望你用跑的觸覺感受東京的馬拉松魅力。新宿的高樓為你抵擋一時的寒風讓你順利熱身起歩,盛大的宴會隨兩旁巿民的熱烈鼓勵,徐徐引領你到來日本的皇居(こうきょ),要以傳統的天皇與東京巿民一起再次歡迎各跑手的到訪,還在你離開皇居範圍之時以國會議事堂歡送。東京現代與傳統交織的國賓級禮待,至此剛好用上了十公里。


跑道的心思
再走五公里,走到海星的另一端正是另一商業中心,品川。
海星的兩端都是東京的商業心臟地帶,而海星的中心有皇居守候,離開品川跑進燿眼生輝的銀座,巿民的歡呼從未間斷,銀座卸下紫醉的艷麗以一抹淡妝親切地靜候你的腳步,走過她的身旁在陽光下看她的微笑,柔情韻味碰上跑手的一身熱力,可會在這全馬的中間點為你加潻一種微妙的力量。

在海星的第三端,是東京集文藝宗教的文化舊城,淺草區從明治時期到戰後一直是繁華的象徵,今天它在三十公里的關口前,以淺草寺的雷門(かみなりもん)請來風神和雷神振臂一呼為你打氣。別要敗給疲累的感覺,繼續向前衝你會進到築地,有日本漁夫聞名於世的魄力,怒海翻騰的豪情,望能喚起你一炬原始的心火,在卅五公里在滿街的巿民面前燃燒,溶掉痛楚忘記自己,跑向面前的天地,終點在望。

東京馬拉松的禮待,不忍心放跑手在冰冷孤寂的公路上呆跑,不會放你在城巿的邊緣走廊遙望都會的魅影,或用海底隧道狠心搾取跑手的意志,在出口處貢獻痛苦的表情,以表跑出信念。他們的終點設在台埸區的東京Big Sight國際展示場,面向東京灣直通往世界,希望你享受過東京的歷史,文明,現代和不可缺少的熱情,把這些美好窩在心裡,向更多外國人分享東京馬拉松的信念。

是的,在某年的二月,當我決意跳蹧到東京馬拉松,離去的原因會是:「我要享受馬拉松!」


東京都庁 (とうきょうとちょう)Tokyo totyou
皇居(こうきょ)kou kyo
雷門(かみなりもん)kaminari mon


東京マラソン 2013 コース (Tokyo Marathon 2013 course map)
http://www.tokyo42195.org/2013/map







主場新聞:
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6%88%91%E8%A6%81%E4%BA%AB%E5%8F%97%E9%A6%AC%E6%8B%89%E6%9D%BE/

Sunday, February 03, 2013

毅行活士


今年的毅行者我特別感興奮,除了自己參加,我還成為另一隊的技術顧問。世上沒有其他事情我膽敢做顧問,特別是毅行者,心中有團火的中年人想做一件事,周邊人喝也喝不住。四個隊員互有意見,操練時碰上預計不到情況,由黑面到互片,我見和聽得太多。點解我要做,並覺得自己會做得好,因為隊員是譚Sir和小東。

過去十幾年,每隔一兩個星期,我總會見到譚Sir和小東,地點是酒吧,我們就是電視劇中的一班男人,放工後吹水吹牛,現實生活的確是有的。十幾年經歷過金融風暴、事業起跌、結婚生仔,我們風雨不改地見面,沒有人離開過,也沒有人加進過,就是我們三人。談人生、談股票、談八卦 ..... 談八卦最多。他們兩人第一次參加毅行者,肯定是未來一年話題,做他們的顧問非我莫屬,我也非做不可。

他們其實是毅行者常客,而且參與情操十分高尚。資深毅行者一大難題是籌款,不要忘記毅行者是籌款活動。第一年永遠最容易,新鮮感加上熱情,身邊朋友容易被打動。我參加了十三年,第三年開始,已不好意思開口問人捐款。樂施會需要不斷吸引新人參加是大有理由,因為不可能靠老鬼籌款。我參加了十三年,譚Sir和小東捐足十三年,近年更到了自動自覺地步,約出來時候,我加句「帶錢」,他們便識做。

我在他們面前講毅行者講了十幾年,沒想過他們會參加。不過毅行者魔力有潛伏力,唔聲唔聲,隨時會爆發出來。他們找來的另外兩位隊友,一位我們都認識,另一位是小東同事。四位未參加過毅行者的中年人,年齡38歲至59歲,體重115 (Sir身高6尺差10) 190磅,齊齊遇上毅行者,我當然從旁煽風點火。誓師大會地點也是酒吧,未開操已改了隊名-毅行活士。

毅行活士的目標是全隊完成,我訪問過他們的運動習慣,估計他們可在3035小時之間完成。四隻手指有長短,四人之中,行山經驗最豐富是譚Sir,香港大小山脈他都行過。其他人都是典型忙碌中環人,周中出差,周末陪家人,運動是久不久強迫自己去做的奢侈活動,參加毅行者一方面是達成願望,另一方面是鍛練體格,盡力抵擋中年發福危機。

四人滴酒為盟,見到他們四個人的興奮,我也興奮起來。我為他們度身訂做了訓練計劃,由現在到十一月,計劃是循序漸進,慢慢建立他們的體格,過程中經歷四季氣候變化,走遍麥徑,最終目的是從自己的身體變化中建立自信。

上星期他們完成第一課,坐的士到東壩尾,行去北潭凹,四個多小時,途中吹水影相食嘢,開開心心完成。但完成後譚Sir嫌唔夠喉,自己操多課港島徑50K其他人齊O咀,暗地裏不免着急。毅行活士表層和諧下,會否出現暗湧?本欄緊貼報導。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