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是應該會令人感性的, 如詩人寄情山川草木有感於煙雨淒迷, 他們都與大自然連接着, 用感官細察穹蒼牽動情感, 以文字選取色調塗抹種種意境, 令人神往。而無論是透過文字, 書畫, 影像, 言語也好, 一切要從感受開始。
毅行除了是體能和意志的段練, 更深層的領受我認為是打開了感官世界, 還我對大自然的靈敏度。我說毅行是從忠於行山, 想盡辦法不放棄每次行山的心態來看,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看天做人, 適者毅行。九月初, 月餅照例比秋意老早出現, 天氣仍然炎熱, 熱得發呆無心致興, 這是市區氣候內的無奈感受。
六時半往山上行陽光柔和了, 不是八月猛暑的那一種, 空氣裏滲透淡淡的草葉味, 少了石頭釋放熱力的剛陽味道。到了數百米高度, 更明快地知道秋天的到來, 沒了強橫壓下的陽光空間變得遼闊, 微風樂於在山間裡吹送, 風裡開始看見擺動的長草聽到樹木輕輕的搖晃。空間裡的水份薄了, 皮膚可以感應到微風的流動, 是哪裡帶來的清新洗滌我這凡夫俗子, 讓我脫俗於繁華但悲哀的城。
再往上行至八百米高度, 秋風清勁吹散雲霧, 深秋前的山嶺最是翠綠柔和, 親切地靜待遊人提步到訪。途中偶一不慎往下一看, 這城似被黑心綿蓋頂, 像中了甚麼咒語隔絕了周遭的美善, 又像一頭怪獸每天吸盡元氣呼出毒霧惡氣, 而且日漸長大而且越來越兇。
我回頭望向山的另一方, 望向那天那雲和那天那雲那海連接一起的水平線, 很久不見了。初秋的天空未算很高, 風未算很清涼, 秋色未算是主調, 但它確切的已經來了, 只是我們每天於城內關掉感官無閒感性, 或是那股那樓和那股那樓撈在一團的那怪獸, 奇大無比霸權專橫, 令你四季如一不知今夕何夕。
我每天上班路過的公園, 這星期看見地上有黄中帶淡綠的落葉。頃刻, 聞到了秋天的味道。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行山.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行山. Show all posts
Tuesday, September 06, 2011
Tuesday, August 30, 2011
我心狂野
天空, 一望無際萬里無雲; 陽光, 奔放盡情投向山上。
在這長空下, 有一個人於山徑裡竭盡所能, 在可能與不可能, 在真實與幻覺之間堅持向前推進。高温已把他重重捆綁, 無盡孤獨有如身處沙漠中央, 面向遼無邊際的火焰黄沙, 欲退下火線卻後無退路, 寸步難移身陷撞牆險境。
趁還存留着那一絲清醒之際, 急忙撕破那包堅韌無比的Power Gel, 不知應該用單手或用雙手才能最快的擠出所有東西來, 連忙貫入口中。在能量以極速通過迂迴的血脈, 到達手腳繼而直衝上腦袋之前, 一切有待能量轉化, 須時最少十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 整個人看似軟弱無力, 體內卻翻天覆地, 所有細胞都在轟烈地力挽狂瀾, 唯恐大腦意志稍一薄弱, 卸甲棄劍, 徙勞無功錯恨難返。
在這十數分鐘內任何一秒都是在爭戰, 要保持清醒的爭戰心才能越過這十五分鐘的沙漠。 身體是可以用强制模式撑過數十分鐘, 內心的爭鬥此刻卻像鬼門關大開, 所有牛鬼蛇神飛身撲至, 充塞着腦袋和思緒, 不停嚷着世間美好至極, 何不返回紅塵偷歡逸樂。
我吐氣, 盡把體內高温呼出, 勢要保住強制模式不斷運作。
我狂呼, 氣聚丹田響徹雲霄, 用力把妖魔鬼怪趕回鬼門關。
我握拳, 緊緊抓住此刻盡情, 那怕燃燒至盡反正人生苦短。
我舞動, 揮動臂彎昂首闊步, 加強節奏帶動雙腿向前推進。
若你在山徑裏剛巧遇着我力挽狂瀾, 而又被我的高聲狂呼嚇了一跳, 真對不起。
還請你繼續忍受, 因為此刻的我, 正血脈沸騰拒絕流離。
眺望長空, 我火燙着, 搖滾着, 狂野地要橫越大漠, 迎接另一個高峰。
*撞牆: 因過度高温或體力透支, 身體缺乏力量, 意志跌落最低點的狀態。
在這長空下, 有一個人於山徑裡竭盡所能, 在可能與不可能, 在真實與幻覺之間堅持向前推進。高温已把他重重捆綁, 無盡孤獨有如身處沙漠中央, 面向遼無邊際的火焰黄沙, 欲退下火線卻後無退路, 寸步難移身陷撞牆險境。
趁還存留着那一絲清醒之際, 急忙撕破那包堅韌無比的Power Gel, 不知應該用單手或用雙手才能最快的擠出所有東西來, 連忙貫入口中。在能量以極速通過迂迴的血脈, 到達手腳繼而直衝上腦袋之前, 一切有待能量轉化, 須時最少十五分鐘。在這段時間內, 整個人看似軟弱無力, 體內卻翻天覆地, 所有細胞都在轟烈地力挽狂瀾, 唯恐大腦意志稍一薄弱, 卸甲棄劍, 徙勞無功錯恨難返。
在這十數分鐘內任何一秒都是在爭戰, 要保持清醒的爭戰心才能越過這十五分鐘的沙漠。 身體是可以用强制模式撑過數十分鐘, 內心的爭鬥此刻卻像鬼門關大開, 所有牛鬼蛇神飛身撲至, 充塞着腦袋和思緒, 不停嚷着世間美好至極, 何不返回紅塵偷歡逸樂。
我吐氣, 盡把體內高温呼出, 勢要保住強制模式不斷運作。
我狂呼, 氣聚丹田響徹雲霄, 用力把妖魔鬼怪趕回鬼門關。
我握拳, 緊緊抓住此刻盡情, 那怕燃燒至盡反正人生苦短。
我舞動, 揮動臂彎昂首闊步, 加強節奏帶動雙腿向前推進。
若你在山徑裏剛巧遇着我力挽狂瀾, 而又被我的高聲狂呼嚇了一跳, 真對不起。
還請你繼續忍受, 因為此刻的我, 正血脈沸騰拒絕流離。
眺望長空, 我火燙着, 搖滾着, 狂野地要橫越大漠, 迎接另一個高峰。
*撞牆: 因過度高温或體力透支, 身體缺乏力量, 意志跌落最低點的狀態。
Monday, April 05, 2010
喜歡
喜歡, 是重復做同一件事仍樂在其中, 在重復的過程中慢慢享受着一件事的每一個角度, 在重復思想一件事的時候驚喜於點點滴滴的啓發, 在重復着重復的日子裡喜歡喜歡的感覺。
還記得以前坐在唱機前大半天, 把一首喜歡的歌曲重復錄在錄音帶中, 只是聽着一首喜歡的歌, 我像擁有全世界。最近我發現, 鞋櫃裡滿是跑鞋, 衣櫃裡越來越多運動装備, 這証明我行街也在想, Shopping也在想, 那衫褲鞋襪的不同可會帶來一點改變, 只要能得到一點便能煥發喜悅。
行山 + 跑步, 我們認定為毅行者引動了馬拉松, 再因為喜歡, 所以crossover起來了。在我們之中這本來是兩件事, 以往只作下山的跑其實只可說是rolling, 一個順勢慳力的動作而已, 沒有特別出力過也沒有真正感受過。早在去年年初大東 / 鳳凰的練習中, 我們已有rolling, 但到了平地後便沒認真跑了, 這便是精B行山 + 跑步的雛形。
其實我們並沒怎樣特意安排, 只是順其自然, 事情喜歡的話即使放著不管也自然會往該流的方向流。這次我們從北潭涌沿馬路跑上北潭坳, 進入麥徑第三段再跑回北潭涌起點。以一條約兩公里的長命斜作warm up, 步伐之重有如負重練習感覺有如行完第二段, 以此狀態行第三段, 我們target兩小時內完成 (毅行者的時段約為2小時5分)。結果, 途中又吹水又影相, 又大霧又濕滑, 依然1小時55分順利完成。天氣所限下山有所保留, 上山快了的時間貢獻了所有的成績, 即是單靠上山便快了10分鐘。
喜歡跑步後它帶給我們選擇的自由, 可以用腳跑回起點, 也當然可以坐車。戒了煙, 可以選擇性地吸, 更加可以選擇不吸, 自由了。在這裡時間已不是最重要, 享受喜歡的方式, 返回我的自由意志, 在這復活節的練習裡。
還記得以前坐在唱機前大半天, 把一首喜歡的歌曲重復錄在錄音帶中, 只是聽着一首喜歡的歌, 我像擁有全世界。最近我發現, 鞋櫃裡滿是跑鞋, 衣櫃裡越來越多運動装備, 這証明我行街也在想, Shopping也在想, 那衫褲鞋襪的不同可會帶來一點改變, 只要能得到一點便能煥發喜悅。
行山 + 跑步, 我們認定為毅行者引動了馬拉松, 再因為喜歡, 所以crossover起來了。在我們之中這本來是兩件事, 以往只作下山的跑其實只可說是rolling, 一個順勢慳力的動作而已, 沒有特別出力過也沒有真正感受過。早在去年年初大東 / 鳳凰的練習中, 我們已有rolling, 但到了平地後便沒認真跑了, 這便是精B行山 + 跑步的雛形。

喜歡跑步後它帶給我們選擇的自由, 可以用腳跑回起點, 也當然可以坐車。戒了煙, 可以選擇性地吸, 更加可以選擇不吸, 自由了。在這裡時間已不是最重要, 享受喜歡的方式, 返回我的自由意志, 在這復活節的練習裡。

Monday, March 29, 2010
美好的一天
這次我們再續上次北潭涌的毅行者練習方式 (見文章: 究竟得唔得), 跑得都跑。7時水浪窩出發, 沿麥徑第四段跑到第五段的沙田凹小食亭。
先報告時間:
以59分鐘攻取馬鞍山頂成功, 能在1小時內完成是精B的新record; 沿途吹水未出盡力, 心跳徘徊150, 這我們認為還大有潛力, 所以有成功感。Nelson過去一星期工作上大戰連場, 卻一馬當先跑上山還未見絲毫疲態, Tony與壓力的角力不斷仍精神爽利, 精B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鬥爭中又再升呢了。
跑完整段第四段用了2小時30分, 比去年紀錄快15分鐘。長跑再次帶給我們信心的確據, 上山快了, 斜路也作平路跑, 開始留意怎樣跑山才慳力。 跑已成為毅行者練習的重心, 我要盡快預備多兩對跑鞋為2009年的兩對戰鞋接力。
再用多25至30分鐘在第五段跨過大老山走到終點, 我們的快樂小食亭, 世上最窩心的美食, 味精餐蛋麵。我和Neslon無乜吹水的總時間: ★2小時56分, Tony和TC暢談闊論的總時間: ★3小時3分。各取所需各有滿足, 最後以丁麵結束。美好的一天, 還只是早上10時30分。
這次的時間我們要用★做remark, 這是我們盡情的紀錄, 上天的恩待。藍天白雲清風送爽, 忘記幾天前的沙塵暴, 透不過氣的無形壓力, 好好珍惜炎夏前的美好天氣, 跑進山裡洗滌心神擁抱自我, 始終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天無私蓋, 地無私載, 希望你也能一嘗享受山林氣息和運動帶給我們的快樂。
先報告時間:
以59分鐘攻取馬鞍山頂成功, 能在1小時內完成是精B的新record; 沿途吹水未出盡力, 心跳徘徊150, 這我們認為還大有潛力, 所以有成功感。Nelson過去一星期工作上大戰連場, 卻一馬當先跑上山還未見絲毫疲態, Tony與壓力的角力不斷仍精神爽利, 精B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鬥爭中又再升呢了。
跑完整段第四段用了2小時30分, 比去年紀錄快15分鐘。長跑再次帶給我們信心的確據, 上山快了, 斜路也作平路跑, 開始留意怎樣跑山才慳力。 跑已成為毅行者練習的重心, 我要盡快預備多兩對跑鞋為2009年的兩對戰鞋接力。
再用多25至30分鐘在第五段跨過大老山走到終點, 我們的快樂小食亭, 世上最窩心的美食, 味精餐蛋麵。我和Neslon無乜吹水的總時間: ★2小時56分, Tony和TC暢談闊論的總時間: ★3小時3分。各取所需各有滿足, 最後以丁麵結束。美好的一天, 還只是早上10時30分。
這次的時間我們要用★做remark, 這是我們盡情的紀錄, 上天的恩待。藍天白雲清風送爽, 忘記幾天前的沙塵暴, 透不過氣的無形壓力, 好好珍惜炎夏前的美好天氣, 跑進山裡洗滌心神擁抱自我, 始終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天無私蓋, 地無私載, 希望你也能一嘗享受山林氣息和運動帶給我們的快樂。
Sunday, February 07, 2010
三類毅行者

參加毅行者最令人難忘的時刻之一,是一大夥人聚集在起點,等候起步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樂施會總是安排達官貴人致辭,我相信這些嘉賓也很清楚,台下沒有人有興趣聆聽他們的說話內容,致辭是指定動作而已,大家心照。參賽者此時情緒高漲,過去幾個月操練的苦與樂已成過去,The Moment of Truth 就在前面,大家準備就緒,盡情享受(及去折磨自己)。在人群中,我會留意四周的參賽者,心裏猜想他們是屬於哪類型毅行者?
我認為毅行者是可以定型,型格在比賽之前已經形成。我把毅行者分成三類型︰
一、「要贏型」。這類型毅行者的參賽動力是要贏—贏取獎項或別人的羨慕。他們一是立志名列前茅,一是誓要擊敗指定對手,例如同學、同事、朋友等。要分辨「要贏型」毅行者不難,試想像當獎項和別人的羨慕不存在,他們會否為毅行者繼續投入這麼多精神和心血?
「要贏型」毅行者為了做出佳績雖然要付出很多,但他們從成績上得到快感,這種喜悅不是普通人能理解。可是「要贏型」毅行者很容易從英雄變為可憐蟲,這轉變過程可快可慢。「要贏型」毅行者遇上高手,赫然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你肯付出很多之時,有其他人肯付出更多。更殘酷的是,狀態會隨年紀漸大或操練時間減少而下降,贏可能成為一個愈來愈遙遠的目標。
「要贏型」毅行者另一個不好之處,是容易頭腦發熱,以為自己好醒。他們最極端的表現,可能是為了贏而不擇手段,做出不當行為。從毅行者賽前賽後出現的爭拗和是非可見,千萬不要低估一個籌款活動參賽者的求贏欲。
二、「挑戰自我型」。這類型毅行者同樣重視競爭氣氛,不過競爭對手是自己—時間要比去年好或創出自己最佳成績。「挑戰自我型」毅行者的參賽投入程度未必比「要贏型」毅行者低,他們為自己定下目標,勇往直前,誓要達標。論人數,我相信這類型毅行者應該是最普遍。假如樂施會進行調查,「挑戰自己」應該是參賽動力的第一位。
外間人覺得「挑戰自我型」毅行者最有趣的地方,是一方面敬佩他們為了挑戰自己可投入這麼大的心力,另一方面覺得可笑,不明白這些人為何要日行夜行,為了榮耀尚可理解,但為了「挑戰自己」折磨自己,投入和回報太不成比例。
「挑戰自我型」毅行者不好之處,是很容易定下自己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隨之而來的是失望和無助。人的通病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以為下定決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出好成績。人生的變數太多,把目標定得不合理,是失敗的開始。
人對運動的理解存有一個謬誤,以為操練愈多,成績愈好。我們不會忘記一些運動員怎樣憑意志和努力,不斷鍛煉,成為世界級選手的故事。「挑戰自我型」毅行者很容易把毅行者變成一種Obsession,理由是不停有全新或未能達到的目標,因此,永遠有做得好一點的衝動,永遠有明天的操練。任何事情變成Obsession都是不健康,包括是健康的行山運動。
三、「自我感覺良好型」。這類型毅行者是為了身體和心靈的健康而參賽,相信行山是有益的活動,令自己睡得更好、身體更健康、精神更飽滿、做事更起勁……總之想生活變得更好。這類型毅行者的目標虛浮,好聽一點是充滿彈性,一時希望在第八段要走快一點,一時是立定主意在下一個檢查站一覺,更多的時間是希望四人一齊衝過終點。
「自我感覺良好型」毅行者的目標不停在變,即是目標永不能達到,參加毅行者可以是一件永恒的事。他們真心喜愛大自然,喜愛行山,喜愛同朋友一起。這類人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容易讓興趣變成Obsession。
在哪裏找到「自我感覺良好型」毅行者?在毅行者結束後的一星期,他們會聯群結隊上山,目的不是為了明年比賽備戰,而是想行山。
目標虛浮不代表不需要紀律和信念,相反,這類型毅行者在沒有明確目標下付出的可能是更多和更堅實,最值得人羨慕。
我參加了毅行者十年,以上三類型的毅行者都做過,現時介乎第一和第二類型之間,偶爾以為自己好醒,幸好四十五歲的身體很快把自己從雲霄帶回地面。我最渴望做第三類型,一直長久行下去。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2.6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聽到自己的聲音
我越來越相信凡事有因,而因是客觀和理性的。最近工作上遇到相當大的困擾,某日黑莓遺留在的士上。我從來未遺失過手機、黑莓之類的隨身物件,當時的即時反應是「頭頭碰着黑」、「黑起有條路」。想深一層,精神受到困擾,變得心神彷彿,遺失東西毫不稀奇,跟「黑」全無關係。其實許多事情都有因,只是我們懶得去深究。
遇到困擾,我的治療良藥是行山。行山可助我解困的原因,想到的都跟生理因素有關,例如山上氧份高,令人心曠怡神;另外,運動令腦部產生安多芬分泌,令人感到興奮。以我這運動頻密兼量大的人,對氧份和安多芬可能已變得有點麻木,我較相信行山有一種更高層次的力量。
我極少一個人行山,因為我喜歡邊行邊談天說地。去年毅行者比賽,我們追求時間上的成績,TC曾禁止隊友行平路的時候傾計 (上山就規定要傾計,原因是要忘記痛楚),因為傾計會分心,影響速度,平日行山我們則不停傾計,我有時懷疑操練只是藉口,傾計才是真正目的。
傾甚麼?何來這麼多話題?行山加上交通時間動輒幾小時,不傾計有什麼可以做。我不能想像跟一些自己不喜歡或認為沒趣味的人一起行山。
TC曾講過,Cosmoboys有一個不明文規定,就是不問隊友出身、家境、職業,只問對行山有多少熱誠。偶然在工作上遇到,才知道一齊行山幾年的隊友從事甚麼工作。在山上,香港人找到民主,一人一把口,人人平等,各有各噴口水。
行山的朋友來自不同界別,話題自然包羅萬有,千奇百怪,可以是政改,也可以周秀娜。山代表開放,這裏沒有錄音機,我們可暢所欲言;這裏沒有第一才子,我們不用擔心暴露自己的愚昧。山的環境彷彿在鼓勵我們盡訴心中的喜悅和煩惱。我們在山上變了另一個人 ─ 一個更健談的人。
每次帶着困擾上山,到下山的時候困擾大都一掃而空,我懷疑在山上有魔力。其實,不論困境源自公事或私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山的同伴能助我直接解困的機會甚微。困擾的性質可能複雜,未必能從盤古初開說起,有時連自已也未必能夠掌握得到癥結,朋友聽過你的苦水大都一頭霧水,不大可能提供實質意見。想深一層,解困的人十之八九是自己;即是自己的問題始終要由自己解決。
山上最神奇的地方,是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我們每日在公司營營役役,在家中走來走去,聽到的是電話聲、電視機聲、開會的噪音。你上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是甚麼時候?在哪裡?實情是我們不常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山上,我們說出來的、在心中盤算的、聽到的,感覺特別深刻。當我們清楚聽到最需要聽到的一把聲音,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提升。
我慶幸找到一個聽到自己聲音的地方 ─ 山。山就是有這魔力,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懷着對山的好奇和尊重,在山上各自尋找自己想尋找的東西。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16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Photo credit: Sportsoho
遇到困擾,我的治療良藥是行山。行山可助我解困的原因,想到的都跟生理因素有關,例如山上氧份高,令人心曠怡神;另外,運動令腦部產生安多芬分泌,令人感到興奮。以我這運動頻密兼量大的人,對氧份和安多芬可能已變得有點麻木,我較相信行山有一種更高層次的力量。
我極少一個人行山,因為我喜歡邊行邊談天說地。去年毅行者比賽,我們追求時間上的成績,TC曾禁止隊友行平路的時候傾計 (上山就規定要傾計,原因是要忘記痛楚),因為傾計會分心,影響速度,平日行山我們則不停傾計,我有時懷疑操練只是藉口,傾計才是真正目的。

TC曾講過,Cosmoboys有一個不明文規定,就是不問隊友出身、家境、職業,只問對行山有多少熱誠。偶然在工作上遇到,才知道一齊行山幾年的隊友從事甚麼工作。在山上,香港人找到民主,一人一把口,人人平等,各有各噴口水。
行山的朋友來自不同界別,話題自然包羅萬有,千奇百怪,可以是政改,也可以周秀娜。山代表開放,這裏沒有錄音機,我們可暢所欲言;這裏沒有第一才子,我們不用擔心暴露自己的愚昧。山的環境彷彿在鼓勵我們盡訴心中的喜悅和煩惱。我們在山上變了另一個人 ─ 一個更健談的人。
每次帶着困擾上山,到下山的時候困擾大都一掃而空,我懷疑在山上有魔力。其實,不論困境源自公事或私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山的同伴能助我直接解困的機會甚微。困擾的性質可能複雜,未必能從盤古初開說起,有時連自已也未必能夠掌握得到癥結,朋友聽過你的苦水大都一頭霧水,不大可能提供實質意見。想深一層,解困的人十之八九是自己;即是自己的問題始終要由自己解決。

我慶幸找到一個聽到自己聲音的地方 ─ 山。山就是有這魔力,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懷着對山的好奇和尊重,在山上各自尋找自己想尋找的東西。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16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Photo credit: Sportsoho
Sunday, January 03, 2010
還是用跑吧

這些單純的努力模式也從一開始便成為了我們跑步的基因, 喜歡上上落落, 喜歡默默向上游。這斜路若要以行山步伐進攻其實會比我們這等初學跑步的速度相若, 而且體力消耗減半......
還是用跑吧, Discipline 便是精電B隊的賣點。
(TC 給我們拍的照片)
Sunday, December 27, 2009
X Life Magazine Fred To 的話
Fred 兄,
要擊敗蔡東豪一點也不難,你們操練夠,意志強,有紀律,我看需要下功夫的是隊型 - 下年不要讓Paulus一個人走。
山上見!
Tony
*******
寒風把我們擊敗 意志讓我們堅持至終點
文﹕Fred/ X Life Magazine
山野的原始樸素對我而言實在是最大的誘惑,雖說自己已參加過毅行者多次,而每年路線都大同小異,但能有機會在山野中消磨上二十多小時,始終是我最愛的享受。2009年11月我又再次組隊參加樂施毅行者,經過二十三小時二十多分鐘終於完成峰迴路轉的全程。衣衫單薄的我們四人(包括年輕力壯的嘉寶、年過五十但體力異常驚人的家聲和最勤於操練的Paulus),涕水直流十幾小時,身體冷得如同雪條般似的,肌肉僵硬得有如木柴一樣,箇中的艱辛事前真從沒想過,不過我們都能抵擋嚴寒以full team到埗終點。時間快慢己不是我們議題,我本來打算在19小時內完成全程的,但安安全全的衝終點,快快樂樂的回家才是我終極的原則。
頭三十五公里,我們尚算順利,只是在水浪窩時發現Paulus 下雞公山的速度比平時慢,但原來已暗藏隱憂,他的襪子失去了彈性,有一大截滑入鞋筒中,嚴重影響了他的表現。未到水浪窩支援隊的Stephen, Eva男友, Bertha及漫畫家一木先生一早已在山腳靜待我們,食物都悉心預早為我們張羅妥當,但為了追趕時間,我們三扒兩撥便嚥下美味的濃湯及炒飯,不到五分鐘便離開支援點。在沒有整理出事的襪子下,意志力堅强的Paulus繼續苦撐登上馬鞍山,時間甚至比正常快二十分鐘。但和煦的太陽漸漸西下,一上馬鞍坳便是寒風澟澟。此時,我們套上了風衣,這都是我們唯一的「禦寒」衣物,體力尚算充沛的我們一見下坡路便跑,因此並不見得寒冷。家聲和嘉寶總是一馬先,我一向慢熱,以殿後居多。但下坡是我的强項,我見Paulus狀況不俗,於是在昂平輕快地緩跑了頗一段路。我希望在天未黑之前抵達基爾營,於是繼續快放。但Paulus似乎再慢了下來,我認定他的襪子必定是罪魁禍首,在我們再三相勸之下,他終於同意檢查腳板是否出問題。醫療人員為他的襪子纏圈了膠布,旨在免使襪子繼續下滑到鞋櫳中,這一招似乎奏效,我們也安心多了,儘管是損耗了部份時間。未及黃昏六時半,我們又馬上向慈雲山挺進,人人步履輕盈,於是我們只花了九個半小時便完成首五十公里,比原訂的快了半小時。但苦頭就在後面!
過去半年來,我們累計操練里數加起來超過五百公里,因此對我們而言,五十公里都不算甚麼。然而,下畢架山林蔭茂密,冬日的黑暗來得特別早,我和隊友暫時失散,我下山一貫喜歡開心疾走,到山腳時北風勁吹,我竟不期然打了個冷索,但我理不得那麼多,決定繼續慢跑以保持體温。終於身體回暖了,但來到大埔公路口卻不見隊友踪影,唯有乾吃北風等。「啊呀,凍凍凍!」等了十多分鐘終於與隊友重逢,但我實在冷得按奈不住,幸好我出門前為了保險多拿了一件輕薄的長袖單衣、罩面頸巾及一雙平價手套。我滿以為在陽光下,「清風」送爽的天氣來跑山是大好日子,但斷沒理及晚上的山中會變成一個地獄世界。
來到獁騮山,狂風亂刮,我不時打起冷陣,最後的長袖單衣還是套上身了,甚至罩面頸巾也大派用場。來到6號檢查站,我本不想停留,但家聲和Paulus都想喝點熱飲,穿著長袖跑衣的家寶卻顯得渾身不自在,但我勸他與其乾等挨冷,不如都入營內補充一下。原來他也和我一樣,上身只有兩件極其單薄的衣衫,他頻說﹕「冷啊!」幸好人急智生,他向工作人員索取了一個黑色巨型垃圾來充當「Goretex」防風大衣。我們邊拿著熱飲,也邊離開檢查站,來到城門水塘,雖比原來計劃遲半個小時,但我也心滿意足了。此時,剛好是晚上九時三十分。我盤算過,此地距終點大棠約35公里,平時我們由此地到荃錦坳要三小時半,然後由8號檢查站到大棠,就算最慢也不會超過四小時,因此按理我們只需7.5小時後便可衝終點,也就是說早上五時便可搞定全程。當然,這都是我的如意算盤,事實上…..長路漫漫的一百公里和嚴酷的狂風把我們打垮了。
城門水塘,我們也不敢久留,因為我深知大家的體力正走下坡,上針山平時只需半小時便可,但今次我的上山動作卻有如蝸牛似的。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畢竟針山的陡度究終令我運動量大增,身體變得和暖起來。但,且別高興得太早,一到針山頂,翻天覆地的天氣變化來了,恍似十級的狂風大作,打得我們身軀搖晃不定,下陡峭的針山就是最怕這種情況。家聲和嘉寶身手靈活,就算是黑夜中,都像箭一般似的直抵山腳。而我卻擔心Paulus的膝痛困擾,再加上他的眼睛之散光問題,我決定殿後﹐就算是一級一級的死跟也是必須的。我手錶表皮温度急降至只有10度,但風速高達七八級,在寒風指數效應下,實際温度可能只得6度。單薄的風衣幾乎發揮不到防風作用,緩緩慢行自然不能產生較高體温,我實在冷得牙關發抖。但我生怕Paulus會行差踏錯,唯有繼續在後方殿後,以防萬一。就在山腳底不遠處,Paulus覺得他會拖累我甚麼,三翻四次叫我扒頭,我也以為理應是萬事大吉吧,於是先行提速下山。誰料我在山腳等呀等,等呀等,都沒見他的出現。跟著其他毅行路人對我說,有人在山路上抽筋。我深感大事不妙,我們全隊人身上已別無衣物,剛巧山腳有大會工作人員在場,於是向其索取垃圾袋充當「風衣」,我生怕Paulus 穿得如此「飄逸」必定會冷得要死的。結果他終於來到我們眼前,只見他目光有點呆滯、動作也遲緩,原來他抽筋後在山徑上動彈不得,狂風嚴重地吹失他僅餘的體温,他冷得呆若木雞。我急不及待為他穿上「風衣」,其實從他的動作反應來說,我相信他已出現低温症。
我也想過脫下自己的風衣來為他增加體温,不過他穿上這件「風衣」後,再加上繼續爬坡的草山路段,似乎還可以撐下來。但强勁的北風從沒間斷的停下,越往草山頂走,風也越來越狂野跋扈,温度也越來越低。我得要再想辦法,否則今次可能會全軍覆沒;當然我自己也好不了多少,只穿上短跑褲的我,下半身冷得全無感覺,因為實在太冷,而我又要殿後,我不時在山路來回跑步來增加體温。來到草山中途的一個補給站,眾人喝下暖意十足的薑茶,跟著又再次索取大型垃圾袋充當登山衣風。沒有這件救命的baggy tex,恐怕我們早就完蛋了!我們繼續以小步小步的登上草山頂,希望下到鉛礦坳後我們的災難會遠去,然而這都是妄想。這段路,我們足足行了三個小時。
我不知道Paulus會否堅持下去,因為越往大帽山跑,風勢只會加劇,温度隨時只得三、四度,但以我對他的認識,他總會沉靜應戰。我常給他起了個外號----「冰人」。只因他經常在冷天時都穿得極少,好像著衫是多餘的。鉛礦坳吃過熱騰騰的即食面後,我們都沒機會問他能否撐下去,皆因大家都忙於為自己想方法保暖。不過神奇的Paulus從沒吐過半句要放棄的念頭,不過我知道他面臨另一種折騰,他的膝蓋已痛得剌心刺肺似的。但十五分鐘後,我們竟然可以繼續全隊上路,雖然大家都苦不堪言,而且士氣低落。
上大帽山雖慢若蝸牛,但起碼身體尚有暖意,但我究終還是擔心Paulus低温症問題,因此無論怎麼慢,山風怎麼冷,我都必須殿後以策安全。淩晨一時三十分,幾經辛苦我們終於登上狂風颯颯的大帽山頂。因為Paulus已沒有可能加速,但下坡產生的體温是有限的,最大的痛苦就在面前,但我實在冷得按奈不住,其他隊友的牙關也狂打冷震。於是,勸過Paulus要盡最大努力緩跑下山,而我們更索性快跑至荃錦坳。救兵來了,支援隊員Churchill帶備了長袖運動衫和風衣來為Paulus雪中送炭,終於Paulus的身體略為回暖。
從大帽頂下荃錦坳平時只需十五分鐘,我們卻花了近四十五鐘才全隊抵埗,此時我們已完全放棄講求速度,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全隊人全安地完成賽事便於願已足。二時三十分,我們鼓起勇氣向大欖涌水塘進發,滿以為山風會稍為緩和,結果中途歇下來的時候,多次要以巨型垃圾袋金鐘罩般包裹全身,蹲在地上來躱冷。每次重新起步,又因為肌肉太凍太僵硬,要多翻折騰才能重新上路。實在太苦了,越接近黎明空氣越更冰冷。
大欖水塘綑邊,漆黑一片的路途更是無日無之的左穿右插,但終點卻似是遙不可及,此時睡魔更來襲,我多次幾乎誤踏水窪,還誤以為闖入地獄世界。這種精神虐待太熬人了,還是提速完成作罷,否則是會死人的!滿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到達水塘末端的隊員,誰料嘉寶和家聲的想法和我共通,可憐Paulus一人在後狂追不捨,還是落後我們二十分鐘。我們三人在地上抖震地等待Paulus,而他也不好過,膝蓋痛得幾乎完全走不動。但他還是頂天立地的行他的路,啊呀,厲害呀!換了我是他可能已舉手投降了。
過了鬼廟,入直路去大棠,我巴不得要好好的跑一段路。沒料到隨後跟來的一位「C9」好手裝備看似累贅,人也不見得很强橫,竟亦步亦趨的跟著我狂奔,甚至刻意要跟我比拼。我快放了一大段本以為甩開了她。來到終點前的二百米,我自滿以為「龜兔賽跑」的事不會在我身上重演,誰料「C9」恍似風一般把我迎頭趕上,直衝終點。苦呀,連「C9」也鬥不過!甜呀,我們全隊在終點又再重逢!好,是收拾心情的時候了,我們約好了明年山中再戰,目標是十七小時,要打敗蔡東豪?!雖然我們對他不大認識,哈哈。
要擊敗蔡東豪一點也不難,你們操練夠,意志強,有紀律,我看需要下功夫的是隊型 - 下年不要讓Paulus一個人走。
山上見!
Tony
*******
寒風把我們擊敗 意志讓我們堅持至終點
文﹕Fred/ X Life Magazine
山野的原始樸素對我而言實在是最大的誘惑,雖說自己已參加過毅行者多次,而每年路線都大同小異,但能有機會在山野中消磨上二十多小時,始終是我最愛的享受。2009年11月我又再次組隊參加樂施毅行者,經過二十三小時二十多分鐘終於完成峰迴路轉的全程。衣衫單薄的我們四人(包括年輕力壯的嘉寶、年過五十但體力異常驚人的家聲和最勤於操練的Paulus),涕水直流十幾小時,身體冷得如同雪條般似的,肌肉僵硬得有如木柴一樣,箇中的艱辛事前真從沒想過,不過我們都能抵擋嚴寒以full team到埗終點。時間快慢己不是我們議題,我本來打算在19小時內完成全程的,但安安全全的衝終點,快快樂樂的回家才是我終極的原則。
頭三十五公里,我們尚算順利,只是在水浪窩時發現Paulus 下雞公山的速度比平時慢,但原來已暗藏隱憂,他的襪子失去了彈性,有一大截滑入鞋筒中,嚴重影響了他的表現。未到水浪窩支援隊的Stephen, Eva男友, Bertha及漫畫家一木先生一早已在山腳靜待我們,食物都悉心預早為我們張羅妥當,但為了追趕時間,我們三扒兩撥便嚥下美味的濃湯及炒飯,不到五分鐘便離開支援點。在沒有整理出事的襪子下,意志力堅强的Paulus繼續苦撐登上馬鞍山,時間甚至比正常快二十分鐘。但和煦的太陽漸漸西下,一上馬鞍坳便是寒風澟澟。此時,我們套上了風衣,這都是我們唯一的「禦寒」衣物,體力尚算充沛的我們一見下坡路便跑,因此並不見得寒冷。家聲和嘉寶總是一馬先,我一向慢熱,以殿後居多。但下坡是我的强項,我見Paulus狀況不俗,於是在昂平輕快地緩跑了頗一段路。我希望在天未黑之前抵達基爾營,於是繼續快放。但Paulus似乎再慢了下來,我認定他的襪子必定是罪魁禍首,在我們再三相勸之下,他終於同意檢查腳板是否出問題。醫療人員為他的襪子纏圈了膠布,旨在免使襪子繼續下滑到鞋櫳中,這一招似乎奏效,我們也安心多了,儘管是損耗了部份時間。未及黃昏六時半,我們又馬上向慈雲山挺進,人人步履輕盈,於是我們只花了九個半小時便完成首五十公里,比原訂的快了半小時。但苦頭就在後面!
過去半年來,我們累計操練里數加起來超過五百公里,因此對我們而言,五十公里都不算甚麼。然而,下畢架山林蔭茂密,冬日的黑暗來得特別早,我和隊友暫時失散,我下山一貫喜歡開心疾走,到山腳時北風勁吹,我竟不期然打了個冷索,但我理不得那麼多,決定繼續慢跑以保持體温。終於身體回暖了,但來到大埔公路口卻不見隊友踪影,唯有乾吃北風等。「啊呀,凍凍凍!」等了十多分鐘終於與隊友重逢,但我實在冷得按奈不住,幸好我出門前為了保險多拿了一件輕薄的長袖單衣、罩面頸巾及一雙平價手套。我滿以為在陽光下,「清風」送爽的天氣來跑山是大好日子,但斷沒理及晚上的山中會變成一個地獄世界。
來到獁騮山,狂風亂刮,我不時打起冷陣,最後的長袖單衣還是套上身了,甚至罩面頸巾也大派用場。來到6號檢查站,我本不想停留,但家聲和Paulus都想喝點熱飲,穿著長袖跑衣的家寶卻顯得渾身不自在,但我勸他與其乾等挨冷,不如都入營內補充一下。原來他也和我一樣,上身只有兩件極其單薄的衣衫,他頻說﹕「冷啊!」幸好人急智生,他向工作人員索取了一個黑色巨型垃圾來充當「Goretex」防風大衣。我們邊拿著熱飲,也邊離開檢查站,來到城門水塘,雖比原來計劃遲半個小時,但我也心滿意足了。此時,剛好是晚上九時三十分。我盤算過,此地距終點大棠約35公里,平時我們由此地到荃錦坳要三小時半,然後由8號檢查站到大棠,就算最慢也不會超過四小時,因此按理我們只需7.5小時後便可衝終點,也就是說早上五時便可搞定全程。當然,這都是我的如意算盤,事實上…..長路漫漫的一百公里和嚴酷的狂風把我們打垮了。
城門水塘,我們也不敢久留,因為我深知大家的體力正走下坡,上針山平時只需半小時便可,但今次我的上山動作卻有如蝸牛似的。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畢竟針山的陡度究終令我運動量大增,身體變得和暖起來。但,且別高興得太早,一到針山頂,翻天覆地的天氣變化來了,恍似十級的狂風大作,打得我們身軀搖晃不定,下陡峭的針山就是最怕這種情況。家聲和嘉寶身手靈活,就算是黑夜中,都像箭一般似的直抵山腳。而我卻擔心Paulus的膝痛困擾,再加上他的眼睛之散光問題,我決定殿後﹐就算是一級一級的死跟也是必須的。我手錶表皮温度急降至只有10度,但風速高達七八級,在寒風指數效應下,實際温度可能只得6度。單薄的風衣幾乎發揮不到防風作用,緩緩慢行自然不能產生較高體温,我實在冷得牙關發抖。但我生怕Paulus會行差踏錯,唯有繼續在後方殿後,以防萬一。就在山腳底不遠處,Paulus覺得他會拖累我甚麼,三翻四次叫我扒頭,我也以為理應是萬事大吉吧,於是先行提速下山。誰料我在山腳等呀等,等呀等,都沒見他的出現。跟著其他毅行路人對我說,有人在山路上抽筋。我深感大事不妙,我們全隊人身上已別無衣物,剛巧山腳有大會工作人員在場,於是向其索取垃圾袋充當「風衣」,我生怕Paulus 穿得如此「飄逸」必定會冷得要死的。結果他終於來到我們眼前,只見他目光有點呆滯、動作也遲緩,原來他抽筋後在山徑上動彈不得,狂風嚴重地吹失他僅餘的體温,他冷得呆若木雞。我急不及待為他穿上「風衣」,其實從他的動作反應來說,我相信他已出現低温症。
我也想過脫下自己的風衣來為他增加體温,不過他穿上這件「風衣」後,再加上繼續爬坡的草山路段,似乎還可以撐下來。但强勁的北風從沒間斷的停下,越往草山頂走,風也越來越狂野跋扈,温度也越來越低。我得要再想辦法,否則今次可能會全軍覆沒;當然我自己也好不了多少,只穿上短跑褲的我,下半身冷得全無感覺,因為實在太冷,而我又要殿後,我不時在山路來回跑步來增加體温。來到草山中途的一個補給站,眾人喝下暖意十足的薑茶,跟著又再次索取大型垃圾袋充當登山衣風。沒有這件救命的baggy tex,恐怕我們早就完蛋了!我們繼續以小步小步的登上草山頂,希望下到鉛礦坳後我們的災難會遠去,然而這都是妄想。這段路,我們足足行了三個小時。
我不知道Paulus會否堅持下去,因為越往大帽山跑,風勢只會加劇,温度隨時只得三、四度,但以我對他的認識,他總會沉靜應戰。我常給他起了個外號----「冰人」。只因他經常在冷天時都穿得極少,好像著衫是多餘的。鉛礦坳吃過熱騰騰的即食面後,我們都沒機會問他能否撐下去,皆因大家都忙於為自己想方法保暖。不過神奇的Paulus從沒吐過半句要放棄的念頭,不過我知道他面臨另一種折騰,他的膝蓋已痛得剌心刺肺似的。但十五分鐘後,我們竟然可以繼續全隊上路,雖然大家都苦不堪言,而且士氣低落。
上大帽山雖慢若蝸牛,但起碼身體尚有暖意,但我究終還是擔心Paulus低温症問題,因此無論怎麼慢,山風怎麼冷,我都必須殿後以策安全。淩晨一時三十分,幾經辛苦我們終於登上狂風颯颯的大帽山頂。因為Paulus已沒有可能加速,但下坡產生的體温是有限的,最大的痛苦就在面前,但我實在冷得按奈不住,其他隊友的牙關也狂打冷震。於是,勸過Paulus要盡最大努力緩跑下山,而我們更索性快跑至荃錦坳。救兵來了,支援隊員Churchill帶備了長袖運動衫和風衣來為Paulus雪中送炭,終於Paulus的身體略為回暖。
從大帽頂下荃錦坳平時只需十五分鐘,我們卻花了近四十五鐘才全隊抵埗,此時我們已完全放棄講求速度,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全隊人全安地完成賽事便於願已足。二時三十分,我們鼓起勇氣向大欖涌水塘進發,滿以為山風會稍為緩和,結果中途歇下來的時候,多次要以巨型垃圾袋金鐘罩般包裹全身,蹲在地上來躱冷。每次重新起步,又因為肌肉太凍太僵硬,要多翻折騰才能重新上路。實在太苦了,越接近黎明空氣越更冰冷。
大欖水塘綑邊,漆黑一片的路途更是無日無之的左穿右插,但終點卻似是遙不可及,此時睡魔更來襲,我多次幾乎誤踏水窪,還誤以為闖入地獄世界。這種精神虐待太熬人了,還是提速完成作罷,否則是會死人的!滿以為自己是第一個到達水塘末端的隊員,誰料嘉寶和家聲的想法和我共通,可憐Paulus一人在後狂追不捨,還是落後我們二十分鐘。我們三人在地上抖震地等待Paulus,而他也不好過,膝蓋痛得幾乎完全走不動。但他還是頂天立地的行他的路,啊呀,厲害呀!換了我是他可能已舉手投降了。
過了鬼廟,入直路去大棠,我巴不得要好好的跑一段路。沒料到隨後跟來的一位「C9」好手裝備看似累贅,人也不見得很强橫,竟亦步亦趨的跟著我狂奔,甚至刻意要跟我比拼。我快放了一大段本以為甩開了她。來到終點前的二百米,我自滿以為「龜兔賽跑」的事不會在我身上重演,誰料「C9」恍似風一般把我迎頭趕上,直衝終點。苦呀,連「C9」也鬥不過!甜呀,我們全隊在終點又再重逢!好,是收拾心情的時候了,我們約好了明年山中再戰,目標是十七小時,要打敗蔡東豪?!雖然我們對他不大認識,哈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