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C.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C. Show all posts

Tuesday, March 09, 2010

我們的馬拉松 -tc




New Yorker講New York Marathon 可能會說「我們的馬拉松」。香港未聽過。跑友多數會說「渣打馬拉松」。

渣打馬拉松,誰的馬拉松

特首及長官的馬拉松

打開賽會迫我收下,精美厚重的特刊(已轉送堆填區),頭版是曾特首下幾版是專貴的長官。我們跑步的都在嘀咕無端端為何改路加插昂船州橋一大段斜路曾叫當奴的特首郤似乎在說今天有機會讓我們享受特區的偉大建設應該感激不盡。尾段西隧強度不夠加上這八公里上爬八十公尺(廿多層樓),確立「渣馬」世界最難馬拉松的地位。我們香港市民與有榮焉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市民的馬拉松

當然不是否則賽道不會離民居時間不會越推越早早上五時不如冰島來個midnight run),令跑手有走佬私奔、做賊的感覺。建議出發前我們齊聲道歉:「廣大香港市民打擾了對不起」。至於傳說中跑手筋疲力盡時聽到路邊女孩一聲you can do it您得! 興奮劑endorphin隨即上腦飛奔至終點的美事只是西方傳媒的炒作冇咁事。

搞手的馬拉松

絕對是!如此漠視跑手需要的搞手,肯定是「今個星期日,呢個場我睇」的大佬。你沒辦法改賽道、時間件衫做好D得唔得三年又三年又三年同一樣的設計連同紀念特刊一樣準備五十年不變你最離譜、最對唔住比錢客戶是從來不會提早公佈高度圖。Elevation Chart這是任何馬拉松網站必備的資料你最後兩星期才上載。存心隱瞞無心疏忽?都衰無heart。

等到頸長賽前一週看到新的高度圖發現多了一大段斜路即時昏迷Target Time下調五分鐘。

醒後再次昏迷:圖上顯示,汀九橋一段路「新增」了卅公尺上落(見上圖)。比賽時,惦記著這段斜路,跑到抽筋(真的,奧運站附近)也沒遇上。唔好玩我,認真些,好不好?

再創新低

隊友Tony由零開始,跑了兩個月以2:06 net time完成第一個半程馬拉松。成績夠好了,還不止呵!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到賽會網站,輸入Tsoi找到他的的半程時間(請企穩): 00:47:46等於13.32km/hr。Tony我同你一齊練跑從來不會快得過12km/hr。有秘笈唔同隊友分享點先

驚天大發現:再看其它紀錄,半程時間(Half Way Time)全部錯到離行離laat6。半馬的半程時間集體破世界紀錄(58:53/2 = 29:27)單是少年組已有三位跑手超越這個步速

我也突然快了七分鐘。當然全部是紀錄出了錯。這個錯今天還沒有改正。我懷疑自已是否像“盛世”書中那位有問題的主角錯記不應該記的事。不該。

我們的馬

人如果冇夢想和做咸魚沒有分別」。星爺的話不忘。

「我們的馬拉松」應怎樣搞?首先設計賽道啟德機起跑,經土瓜灣、牛棚書院、紅墈灣,過星光大道、西九海濱不上什麼大橋,經荃灣入青山道到新界適當地方折返;回到市區,由長沙灣、深水埗經青山道出彌敦道,在旺角轉一轉,經廟街、電影中心轉出西九入西隧到香港;如果我們的馬拉松也可以實現,香港的海岸當然已回歸市民,可以跑,由上環沿海一直跑到鯉景灣折回(方便中意仿提供美食打氣),回程跑電車路。終點:維圖見。全程沒有大上大落,有市民打氣,親友補給,間中有酸性液體空降,機會同遇雷差不多,不怕。

更好的提案:(星期日明報)如果由我來搞馬拉松

後記:在Google Map上試劃「我的馬拉松」地圖。可惜,42.195公里連九龍也跑不完。身為九龍仔,加上過海的experience不佳,放棄香港、中環。這條平路好玩,天氣好可以破世界紀錄,若政府順道將南九龍海濱步道打通,實現董伯伯承諾的「市民將來可以由尖沙嘴行到鯉魚門」的夢想,香港一定可以成為「跑步之都」、「漫步之都」。最少,由機場到西九的一段只差一點點就全通,不難。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我的馬拉松


Saturday, March 06, 2010

愛上馬拉松

TC 及「我們仨」的感想都寫過了。
跑半馬產生的安多芬久久不散, 那我便寫一些感性點的愉快體驗。


首戰半馬, 愉快的感覺長留至今天, 要以15km練習來細想回味。

愉快是從當天清晨4:30am開始, 街上人來人往充滿生氣, 月台上站滿了健兒整裝待發, 車箱內如上班時人頭湧湧卻沒了上班時的死氣沉沉…我住在新界北。

5:30am的尖沙咀如新年倒數般非常熱鬧, 我還能看見夜蒲人不甘寂寞的臉孔, 他們的眼神彷彿覺悟到甚麼是快樂, 甚麼是有型自信。這時這刻的麗人們, 在這夜蒲之地竟顯得格格不入無處藏身。起點那裡也有強勁音樂, 盡情為跑手準備衝上雲霄的一刻。用力量不用酒精。

6:00am起步後氣氛由高漲迅速轉為平靜, 大家專心做好Warm Up, 或專心控制步伐捕捉任何爬頭的機會。我們從龍尾起步, 頭5km逢人過人, 雖然pace受一點影响, 但沒有犯上起步太快的錯誤, 造就我們在後段順暢加速的過程, 或許這是對應濕熱天氣的無心插柳。

由圓方轉往荔景仍相當擠湧, 雖然各有目標各自努力, 大伙兒踏步跑的腳步聲相當激勵, 香港人在這清晨壯志豪情地齊心做一件事, 而我在其中享受這刻意想不到的情景,「來呀, 我們加把勁! 」 這7km實在太快便過去。

未幾, 到了傳說中的西隧, 從未到此的我戰戰兢兢進入這打倒不少跑手的神秘地帶。落斜的一段刻意放任闊步加速為自己打打氣。到了管底可能大家都懷着戰兢的心情, 可以感受到那一點點緊張氣氛懸浮半空。忽然遠處傳來一聲高呼打破沉默隨即一呼百應, 實行來個西隧人浪壯大士氣。盪氣迴腸的聲响震撼全管決意齊心衝出西隧, 香港人無有怕!!

進入港島區才確實知道香港真的狹小, 轉眼便進入到銅鑼灣。身體狀態仍然很好還有余力四圍望八掛一番, 看見一大束鮮花不以為意。後來才知道一直走在前後的女跑手在終點同時完成愛情長跑定下終身, 也為我首戰半馬的體驗添上美好愉快的感覺。


TC: 冰島的挑戰真的很吸引, 是努力練習的最佳動力, 幻想一下自己是村上春樹, 不亦樂乎。

Tuesday, March 02, 2010

精B的馬拉松

銅鑼灣鬧市仍專注地跑,TC 明年挑戰PB。


剛跑完,仍笑得出。

Monday, March 01, 2010

全馬,我來也



這方面我是有經驗的,毅行者完成後24小時參賽者許下的諾言不算數。這段時間參賽者仍然沉醉在興奮 (或失落) 中,這股「未落格」的氣會影響人的理性判斷能力。過去十年,每年完成毅行者之後我都跟自己說這是最後一年。因此,我知道我這時候說的一切是有豁免權。

但我真是想得很清楚,不是受一時興奮的影響,我不需要這個豁免權,我明年會參加全馬。
…………
精B的渣打馬拉松成績︰

(半馬)
Tommy,Tony︰2小時9分
Nelson︰2小時15分

(全馬)
TC︰4小時1分

Tommy、Nelson和我是第一年跑半馬,遇上悶熱天氣,對表現是有些許影響,不過最大影響應該是起步初期,在人群中被迫慢跑的悶氣。我們欠缺經驗,起步時排得很後很後,後到連起點也看不倒。起步初期不能以自己的步束跑,反而要左閃右避,大大影響心情。我相信時間所受到的影響未必很大,最多是5至10分鐘,但打亂跑步的節奏。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運動員是姓賴的。

Nelson受天氣影響,速度慢了少許,Tommy和我嘗試去等他,但在人群中站着或拖慢腳步不是易事,最後決定用自己的速度跑,大家的時間差距也只是幾分鐘。TC 以為今年壯態甚佳,但敵不過天氣,未入西隧便老抽兼肚痛,首次拜訪急救室。但他想到我會在Blog報告他的成績,唔想樣衰,最後以不錯的成績完成比賽,心情由大壞變大好。

精B半馬我們總算達成賽前部處,全程跑,一步也不行,要以最快速度完成比賽。比賽完成後,精B跑精電其他參賽者和支援同事飲早茶,吹水跟跑步同樣精彩,不亦樂乎。總括整個馬拉松經驗非常愉快,跑之前和跑之後同樣Feel Good,明年一定再來。問題是,明年玩乜?

我決定了,明年全馬。Tommy、Nelson,我唔想給你們壓力 (來吧!),但我估計全馬會是一個更美好的經驗。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虎年新春開跑

年初二開年行大運, 照例到陽明山莊練跑, B齊齊整整 Full Team出發。相隔只有個多星期, 各人的狀態出現了微妙變化。TC為了應乎全馬狀態當然不能與〝我們仨〞並論, Tony幾經煉獄後更見信心與決心, 狀態甚Fit Nelson 和我略見疲態

我發現要保持穩定的最佳狀態, 前半年的難度是高於下半年。香港融會了中西節日食盡兩家茶禮, 而大部份的大節曰都在上半年出現。元旦、情人節、 春節、復活節、母親節其輕鬆的節曰心情及連串飲食活動早在聖誕節揭幕。新年的飯局如潮水般擋不了, 我有如不熟水性的傢伙於大浪灣浮浮沉沉, 心想全力前進卻隨浪升高翻退數十尺。沉溺於賀年佳肴加重了身體負擔令我上山乏力, 雖然也是一口氣跑到頂但不感暢快, 像久未更換機油的引擎,動作遲緩。

進入了比賽前倒數階段, 年初二早上只見晨運客不見練跑者, 大家說這時候能來練跑的大概只會是老餅, 這回要把我老餅化了。若然十多年後我仍能堅持做到今天的運動量, 必會感激那被老餅化的升呢過程。

Sunday, February 14, 2010

我們仨

渣打馬拉松進入最後備戰階段,我認識的跑手或最後谷操,或放鬆腳步,迎接一年一度的大賽。精B兵分兩路︰TC再戰全馬,見他狀態甚佳,有力挑戰PB;Tommy、Nelson和我首戰半馬。

「我們仨」從未真真正正參加跑步比賽。多年前我在電台工作的時候,電台是渣打馬拉松贊助商的關係,曾「柴娃娃」參加10公里,是大夥人一起跑,似嘉年華會多於比賽。我記得煙不離手的梁文道也有「跑」,當時我們的參賽心情是如何,我不用多說。

這兩年毅行者,精B對時間上的成績有所要求,TC建議練習跑步,我們才愈跑愈有癮。經過實戰經驗,我們肯定跑步有助毅行者,毅行者有助跑步。跑山和跑步明顯運用不同肌肉,以我們的水平 (即是距離頂尖甚遠),應該有相輔相承之效。

今年「我們仨」決定以毅行者方式來跑馬拉松,即是三人同跑。我們對時間沒有太大要求,總之要「跑」得完,全程以穩定速度跑。我們視這次半馬為將來全馬的前哨戰,跑得好,可加強將來參加全馬的信心;跑得不好...... 跑得不好便跑到好為止。

三人同跑的好處是輕鬆。比賽氣氛令我們這些初哥特別興奮,容易跑得太快。我們不擔心跑得慢,因為以半馬的賽程,即使太慢,成績跟跑得快的相比,也分別不大;最擔心太快,因後勁不繼,最後以行代跑完成比賽。三人同跑即是三人有可能在不同時間疲倦、要飲水、縛鞋帶等,變相增加了休息時間,強迫我們跑得比個人跑慢一點。

比賽當日,大家見到三個着紅衫,心口有個「V」字,一路跑一路吹水的中年男人,就係「我們仨」。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聽到自己的聲音

我越來越相信凡事有因,而因是客觀和理性的。最近工作上遇到相當大的困擾,某日黑莓遺留在的士上。我從來未遺失過手機、黑莓之類的隨身物件,當時的即時反應是「頭頭碰着黑」、「黑起有條路」。想深一層,精神受到困擾,變得心神彷彿,遺失東西毫不稀奇,跟「黑」全無關係。其實許多事情都有因,只是我們懶得去深究。

遇到困擾,我的治療良藥是行山。行山可助我解困的原因,想到的都跟生理因素有關,例如山上氧份高,令人心曠怡神;另外,運動令腦部產生安多芬分泌,令人感到興奮。以我這運動頻密兼量大的人,對氧份和安多芬可能已變得有點麻木,我較相信行山有一種更高層次的力量。

我極少一個人行山,因為我喜歡邊行邊談天說地。去年毅行者比賽,我們追求時間上的成績,TC曾禁止隊友行平路的時候傾計 (上山就規定要傾計,原因是要忘記痛楚),因為傾計會分心,影響速度,平日行山我們則不停傾計,我有時懷疑操練只是藉口,傾計才是真正目的。

傾甚麼?何來這麼多話題?行山加上交通時間動輒幾小時,不傾計有什麼可以做。我不能想像跟一些自己不喜歡或認為沒趣味的人一起行山。

TC曾講過,Cosmoboys有一個不明文規定,就是不問隊友出身、家境、職業,只問對行山有多少熱誠。偶然在工作上遇到,才知道一齊行山幾年的隊友從事甚麼工作。在山上,香港人找到民主,一人一把口,人人平等,各有各噴口水。

行山的朋友來自不同界別,話題自然包羅萬有,千奇百怪,可以是政改,也可以周秀娜。山代表開放,這裏沒有錄音機,我們可暢所欲言;這裏沒有第一才子,我們不用擔心暴露自己的愚昧。山的環境彷彿在鼓勵我們盡訴心中的喜悅和煩惱。我們在山上變了另一個人 ─ 一個更健談的人。

每次帶着困擾上山,到下山的時候困擾大都一掃而空,我懷疑在山上有魔力。其實,不論困境源自公事或私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山的同伴能助我直接解困的機會甚微。困擾的性質可能複雜,未必能從盤古初開說起,有時連自已也未必能夠掌握得到癥結,朋友聽過你的苦水大都一頭霧水,不大可能提供實質意見。想深一層,解困的人十之八九是自己;即是自己的問題始終要由自己解決。

山上最神奇的地方,是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我們每日在公司營營役役,在家中走來走去,聽到的是電話聲、電視機聲、開會的噪音。你上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是甚麼時候?在哪裡?實情是我們不常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山上,我們說出來的、在心中盤算的、聽到的,感覺特別深刻。當我們清楚聽到最需要聽到的一把聲音,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提升。

我慶幸找到一個聽到自己聲音的地方 ─ 山。山就是有這魔力,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懷着對山的好奇和尊重,在山上各自尋找自己想尋找的東西。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16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Photo credit: Sportsoho

Sunday, January 10, 2010

北潭涌畢業

對跑手來說,北潭涌 (即麥理浩徑第一段) 非常理想:路程適中 (到壩尾單程約11公里) 、路段有上有落、風光明媚、對駕駛者交通方便。精B多次在此練跑,但每次都是有頭威冇尾陣,回程時上山路段以行代跑,始終有點不完滿的感覺。

今日天朗氣清,温度回暖,精B終於以2小時18分完成反彈,最重要是跑足全程。據TC說,這段路的難度高於渣打馬拉松賽道,為我們的半馬夢打下強心針。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The Valiant Gurkhas




2009年12月19日的 Post -「談有用」,我這樣形容啹喀隊:

「運動有尊嚴。2007年的毅行者,大熱門啹喀隊有隊員在比賽後段受傷,爭勝無望。領隊「將軍」認為只要受傷的隊員可以繼續行,就必須全隊四個人一起完成比賽,名次不重要。啹喀隊的支授隊伴着四名隊員浩浩蕩蕩一同走回終點,他們臉上流露出的是笑容,發出的是笑聲。終點前最後一段路,大家為啹喀隊夾道歡呼,There’s not a dry eye at the finish line。2009年毅行者不見啹喀隊的緃影,假如他們以後不再參賽,這就是我們對他們最後的回憶 ─ 啹喀隊永遠是毅行者冠軍。」


TC 從他的相簿找到這張相片,有相為證。數下有幾多人。

TC這張相的 Caption是: The Valiant Gurk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