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2, 2013

毅行捷徑

今年毅行者出現不愉快事件,亞軍隊質疑冠軍隊走捷徑,在終點兩隊破口大罵,需毅行者籌委會主席陳智思調停。據《南華早報》報導,陳智思指冠軍不算犯規,因為行不同路線不代表時間快了。這解釋令人覺得樂施會默許走捷徑,賽後網絡出現辯論,有人指互罵事件最大責任方是樂施會,因為多年來一直沒說明應該或不應該走那一段路。

捷徑問題頗複雜,首先,須弄清毅行者的性質。我認識不少樂施會職員,她們經常糾正我,毅行者是一項「活動」,不是「比賽」,我也留意到樂施會官方文宣不用「比賽」字眼。不過,活動也要有規矩。毅行者路線其實清晰,就是麥理浩徑路線,直至第十段在大欖涌水塘段完結(185186)接駁的另一條路,樂施會賽前仔細解釋。路線應該沒爭議,具爭議的地方是,麥里浩徑存在不少捷徑。

據我所知,樂施會從未因有隊伍走捷徑而取消資格。我相信原因簡單,樂施會沒人手在活動期間守住這些捷徑,因此很難取得獨立證據。義工數目就是這麼多,樂施會選擇把義工放在檢查站,這樣做代表樂施會認為活動的安全,比競賽的公平性重要。樂施會這個決定,間接令舉報涉嫌走捷徑者,近乎不可能。我認為很難指責這決定,畢竟這是樂施會考慮過後作出的選擇。

我參加了14年毅行者,對捷徑所在瞭如指掌。我曾經以1234字頭的時間完成,即是曾以不同心境看待捷徑這回事,我認為處埋捷徑只得一個方法:自律。為了參加毅行者,所有參加者都付出很多,明知固犯走捷徑,似乎是違反了參加毅行者的精神,因為最舒服的方法是不參加。

一件事靠自律,當然易生矛盾,令捷徑之爭更複雜是,我認為毅行者捷徑的性質分兩種:一、任何時間不應走的捷徑;二、所謂捷徑其實是陳智思所指的另一條路。我這樣說可能引起更大爭議,因為我是承認有些捷徑沒問題。但我覺得大部分參加者,特別是快隊,應有同感。有些捷徑,如嶂上、大老山等,屬於第一類,假如冠軍隊走這些捷徑,我也會感憤怒。今年爭拗點大帽山落山的幾條捷徑,屬於第二類。B走過,近幾年不走,因為無着數。我們做過多次實驗,走捷徑時間上沒差別。

冒着被人柴台的風險,我作出的結論是:處理毅行者捷徑,只能靠自律,而捷徑分萬萬不能和可以接受兩種,大帽山落山屬後者。由誰決定?不是陳智思,是參加者,我們心裡有數。有一條捷徑我以前行及將來也會行,是大浪西灣浪灘。這是全港最美麗的地方,享受海風和幼沙,每次經過都有在天堂的感覺。正確路線須經過魯連城私人樂園,我不想行,眼寃。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Sunday, November 17, 2013

我們都是贏家

今日,在西貢北潭涌,4,000人參加一年一度毅行者。起步前是一個嘉年華會,有朋友敍舊,有大夥兒影相,也有兩隊毅行者提醒對方,這場牙骹戰對方輸梗。康宏主席王利民和隊友狀態大勇,今年旨在打破18小時,B惟恐天下不亂,挑戰康宏,史稱精康之戰。

論年紀,論實力,論狀態,精B應該輸兩小時,不過毅行者是一項充滿未知數的比賽。四人同行增加不確定性,康宏想破18,隊員有壓力,精B經驗豐富(即係老),及勝在把口(最衰不是用把口行),以心理戰擾亂大局。牙骹戰當然是一個玩笑,誰勝誰負,八個人都帶着勝利感覺衝線。4,000人參加毅行者,有4,000個贏家。

接受不如意事 不怪責自己

你贏,因為你在起跑線上。參加毅行者,可肯定的是,每個在起跑線的毅行者,都下過苦功。47小時完成的一隊,練習時也試過34℃上過針山,也試過在落雞公山時跣餐死。你未必會贏到冠軍,但你已贏了沒參加毅行者的人。

你贏,因為你完成100公里。試問未參加過毅行者的朋友,100公里有多遠?答案是不知道,總之是很遠,遠到不敢想像。重點是,比賽定下100公里路程,毅行者付出努力操練,然後完成定下的目標,當然是贏家。

你贏,因為你發現自己的潛能。同女朋友行街,行10分鐘見攰。100公里,你沒想過自己做得到,但你和隊友經過大半年操練,過程中目睹身體在變化,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漸漸做到,這感覺很神奇。你不跟別人比較,以自己為目標。

你贏,因為你學識跟別人相處。毅行者最抵死之處,是規定四人同行。Team work是公司高層的口號,實情是平日我們各自為自己而戰,唯一想到team work的時候,是出了亂子,要找其他人一齊孭鑊的時候。毅行者快不過最慢的隊友,這句話夠你回味半生。

你贏,因為你懂得接受成績。你行得多好多壞,不要怪責自己,記着,第一名隊伍在12小時內完成,你可能仍在基維爾營,苦惱是否可行下去。你當然可以行下去,之前離開的那一隊,有一個人兩隻腳起了五個水泡,照行。接受毅行路上出現的不如意事,你就是毅行者。

你贏,因為你不理會勸你不要行的人。「Tony,你一把年紀,仲折磨自己。」我happy到唔知從何向你解釋,所以費事同你講,hea一句:「多謝關心。」

你贏,因為你知道明年是新的一年。毅行者成績沒有shelf life,不可以儲存。今年做得多好,下年由零開始,沒老本食。今年K數不夠的話,請不要勉強。

雖說所有毅行者都是贏家,不過總有些人贏多一點點,精康之戰,最好是精B贏啦!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Friday, November 01, 2013

第一次

1115日,我連續十四年參加毅行者。一件事,年年做,做十四年,很多人問我:不悶嗎?實際情況跟悶相差太遠,我跟你說,每一次都彷彿是第一次,你信我嗎?

麥理浩徑行到爛熟,閉上眼睛,我可以想像到每一段路的風景:這段路多數很焗熱,行完這段路,上山頂後通爽得多,我腦海像一部已program的電腦。當一件事知道得這麼清楚,何來新鮮感,是一個有趣課題。

由愛情到旅遊到毅行者,「第一次」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新鮮感是一種很過癮的感覺。第一次永遠是歷奇,經歷一些自己未經歷過的感覺,事前期望跟實際經歷,可能有很大出入,

這個未知數是吸引之處。新鮮感未必代表快樂,可能帶來痛苦,不過對於很多人,只要有機會嘗試新鮮感帶來的快樂,承受痛苦的可能性也是值得。如果金錢可買回第一次的新鮮感,很多人願意付費。

變數太多 非例行公事

毅行者就是這件神奇的事,每一年參加都有一種新鮮感。賽例不變,麥理浩徑不變,隊友可能也不變,但已變或可能會變的事情太多,新鮮感永遠在恭候。山上景色多會變,天氣肯定不一樣,但我指的變,是關於人,人變了。

先說自己,今年相對去年,我大了一歲,身體機能衰退了一點。過去一年,我的操練有甚麼不同?今年可能忙了或懶了,操練不足,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狀態,狀態向後退之下應戰,已夠新鮮。毅行者的身體是一部每年進行一次徹底測試的機器,過去一年衰退程度,以及操練足夠與否,在比賽中現形,沒法逃避。毅行者把我從想像中,赤裸地帶回現實,這是新鮮。

悶的敵人,不是年紀大一歲,不是討厭的受傷,而是事情變成例行公事。當一件事變成例行公事,我們依照一條熟習的程式做,生命似是停頓下來,人不在自我增長,人生不再是一場學習。例行公事最可怕的地方,是我們變成另一個人,一個討厭的人。時間理應是我們的朋友,可享受,可珍惜,可細味。在例行公事困惑中,時間變成敵人,活下去,首要消滅時間。

山就是擁有令人和事歷久常新的神秘力量,在山上,沒有例行公事這回事,不變的山加上在變的人,產生神奇化學作用。十四年,重覆做一件事,每年的我都是全新一個我,我未嘗悶過。由單身到結婚到為人父,由初學到深造到心領神會,我不停從毅行中認識自己,我覺得自己不停在增長,不停在學習,學習關於山,關於他人,關於自己。

噢,還有,毅行者是四人同行,請把以上我說的東西,乘以四。例行公事?不可能吧!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