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05, 2010

點菜英雄


(講起點菜,從TC的相薄找到這張相,主角是鹿頸BB開心士多老板娘Annie Leung。TC的Caption是The Perfectionist,當日她幫手揸機影相,用了5分鐘,我們肅然起敬。留意她背後起錨前的曾特首。)

....................................

表現出色的毅行者隊伍,至少有一名思考型的隊員。其實我可概括地說,在毅行者這比賽做出優異成績的參賽者,特徵是喜歡思考,擁有組織能力。

舉例,一班朋友出街食飯,點菜時你推我讓,大家鬥客氣,有酒家就針對這現象,創出「是但」這道菜,贏得噱頭之餘,確實能夠大做生意。也有人在大家婆婆媽媽的時候挺身而出,替大家點菜,而且在口味和價錢兩方面都照顧到大部分人的需要。要我猜「點菜英雄」的背景,我不敢斷言他一定是領袖級人物,但我肯定他可以是一位出色的毅行者。

思考型運動

毅行者是一項思考型運動,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牽涉比體能更高層次的考驗,例如設計和執行一個訓練計劃,遇上環境改變的時候立即變陣,兼且照顧到各隊員的需要,在沉悶中專注比賽等,以上這些特質相對步速重要得多。天生的過人體質不可以蓋過後天的合理思維,毅行者在這方面跟其他運動相比,是與別不同。

當然大部分運動都牽涉到思考,思考不是毅行者的專美,有些人就是不想多思考才去做運動,從運動中享受體能上的快感,這出發點並非不正常。毅行者享受體能刺激的同時,同樣重視思考上的挑戰。冇得諗嘢,毅行者會感覺悶。

我聽過這句話:破了一件奇案後,華生忍不住讚福爾摩斯,福爾摩斯答:「My life is spent in one long effort to escape from the commonplaces of existence. These little problems help me to do so.」我們的出發點大同小異,福爾摩斯破案,而我在山上跑一百公里。

變數太多 未有人寫必勝手冊

我們每日活在規律中,遇到的都是已知的事物,忙不錯是忙,但這種忙只會產生沉悶,在這種規律化生活中,不要說啟發創意,連思考也談不上。

毅行者是一項充滿不確定的運動,至今仍未有人夠膽寫一本必勝手冊,因為箇中變數實在太多,例如自己的狀態會變、天氣會變、想不到的事情也會變,變至令人措手不及。毅行者美妙之處是「估佢唔到」,參賽者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要臨場應變,在數之不盡和不停地變的變數中做到最好,這過程中必須大量思考。

我說到這裏,關於毅行者和思考的關係,其實適用於所有持久式的運動,例如馬拉松、單車等。這些運動同樣需要思考,需要不停組織自己的思維。跑馬拉松不可能單靠天賦本錢,憑一股盲力取勝。不過跑馬拉松是自己顧自己,毅行者比其他持久運動更高層次的地方是,要四個人顧四個人,把馬拉松遇到的問題乘以四。

我剛才說過,出色的毅行者隊伍至少有一位思考型的隊員,因為毅行者變數太多,必定要有人去組織,這句話其實值得商榷。四個人走在一起,性格不可能相同,要揀出一個負責發號施令,要求其他三人追隨,不是易事。發號施令可能說得嚴重一點,但總要有人提出意見,經過討論,達成共識,這過程或無聲或嘈吵,或一致或分歧,視乎四個人走在一起形成出來的個性。肯去和敢去接受意見本身已是一種思考,因此,毅行者四個人其實都是思考型,不在乎誰人發號或接受施令。

我參加了十年毅行者,不敢去肯定的事情仍有很多,例如不管同一條路行過多少次,每次行仍有新鮮感,因為天氣變了或者自己變了。毅行者好像一個大型實驗,我們為同一件事定出不同自創理論,在實踐中測試理論的真確,不停調整理論的假設,然後準備接受下一個挑戰。

做乜諗嘢?因為有嘢諗才過癮。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6.5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