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7, 2015

KK跑到80歲

最近在一個場合遇到KK陳國強,他說剛從撒哈拉超馬回來,正準備參加南韓濟州超馬。超馬是超過馬拉松42公里長度的長跑賽,我問KK濟州超馬幾長?他說200公里,不是分開幾日跑,而是不眠不休一次過跑,我聽到已經驚。後來得悉KK奪得全場第五名。這些年,KK又跑又教,跑步成為他生命一大部分,但歲月好像沒在他身體留下痕跡。我記得他說過三十幾歲才開始認真行山,屈指一算,他今年55歲。
55歲參加超馬,並可與冠軍人馬爭一日長短,KK當然有他過人之處,例如他非一般的訓練,但成熟跑手踴躍參加超馬,並做出好成績,是全球現象。大部分頂級運動選手,狀態在二十多歲達至高峰,有些消耗特大量體力的運動,例如游泳和網球,高峰來得更早,但長跑是例外,年紀因素的影響相對上沒這麽大。各位知不知道毅行者長青組(50歲以上)紀錄是幾多小時?答案是14小時。
《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文章指出兩個愈老愈跑的現象:一、兩成美國超馬賽事完成者是50歲以上;二、所有完成者的平均年齡是35歲。據我觀察,兩成比例在香港超馬賽事也是差不多,如果樂施會願意提供歷年參加者年齡數據,將會是一個有意思的分析。至於35歲,最近利物浦謝拉特宣布退休,有些評論員認為他應該早一兩季離開,他今年只有35歲。超馬跟其他運動不同之處,值得思考。
很多人的直覺是,年紀大了,肌肉、骨骼、體力全部走下坡,運動員容易受傷,而長期受傷是退出運動的常見原因。《紐約時報》引述學術研究,指超馬跑手受傷比率不比其他較短路程賽事為高。有趣發現是,最常受傷反而是參加超馬的較年輕跑手。換句話說,超馬本身未必導致受傷,但跑手需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受傷與否,準備是否充足比年紀似乎更有關係。
超馬策略需要計算,不可能單靠拼勁。超馬是關於耐性、謹慎、重視養成習慣,這些都是成熟跑手的強項。成熟跑手未必跑得快,但跑得遠不似是障礙,因為他們懂得怎樣pace自己,甚麼時候快或慢,分寸感掌握自如。以我為例,以前每一次成績做得差,都是前段太快,原因可能是太興奮,或可能是受到其他選手的速度刺激。
成熟跑手試過做過,對自己有信心,不會日練夜練,知道過份操練引致受傷,反而相信依賴臨場經驗,重智取多過肉搏。對於旁觀者,超馬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有甚麼人會這樣折磨自己?
超馬參加者一定帶着一點瘋狂,是固執的瘋狂,當成熟跑手瘋狂起來,成績可嚇你一跳。我預言KK創下60歲、70歲、80歲的超馬紀錄。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