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1, 2010

我有壓力


用了四五個月時間戰勝的眼疾紅膜炎,康復後個多月復發,心情大受打擊。雖然謝道欣醫生早已提醒我這病症復發機會甚大,自己已有心理準備,但當發生的時候仍然沮喪。這病症起源是免疫系統發生毛病,當免疫系統有事的時候,或當任何病症找不出源頭,矛頭通常直指患者壓力太大。壓力成為頭號敵人,家人急忙幫我找出壓力的源頭,然後尋找減壓方法。受壓力的人通常不覺壓力大,反而身邊人會焦急起來。為了消除壓力,忽然間我感到有壓力。這段時間我不停在想︰什麼是壓力?

我翻查過大量講解壓力的書籍,類別包括技術和健康性質,甚至涉及另類保健療法,因而對壓力的成因和減壓的方法有一定認識。這些五花八門減壓招式我未必同意,但至少說服自己去了解。減壓原來是一個大規模工業,牽涉的金額大至難以想像,他日我另謀高就,除了投身財經演員,教授減壓方法是另一個不錯選擇。然而,以我多疑的性格,面對壓力這複雜難題,愈接觸得多,自己愈迷惘,想找答案卻翻出更多問題。

有壓力有什麼不好?生小孩、升職、搬大屋通通牽涉壓力,不過這些全是好事,難道要避開?或者壓力要分「好」壓力和「壞」壓力,但好與壞怎分開?我相信即使分得開,這條分隔線因不同情況而不停在移動。

專家必定重申,壓力不是不好,但太多則有害。多與少怎分辨?我環顧身邊的朋友,部分人工作性質和家庭環境的壓力比我大得多,他們仍可談笑風生,一是假裝無壓力,背後卻過着痛苦生活,一是擁有超凡抗壓能力。每個人抗壓的能力不同,令壓力這回事更加複雜。

好與壞、多與少、抗壓能力高與低,在壓力世界稍作遊蕩,已碰上六個變數,所產生的可能性超乎我所能了解 (遑論拆解)的範疇,還是回到基本︰什麼是壓力?

根據專家意見,壓力是身體和心靈對外間刺激的反應,的確是有好有壞、有多有少,視乎個人應付壓力的能力高低。我嘗試以自己的情況去了解壓力,或者在了解過程中為自己找出治療良方。

跟大部分人一樣,佔據我生活的是家庭和工作。先看家庭,我相信這方面我屬於幸福,三代人在一屋簷下,生活質素因為要求不太高,算是無憂;生活氣氛因為有淘氣的小孩產生催化作用,算是融洽和熱鬧。家人對我處處支持兼忍讓,給予我的壓力即使存在,也應該是正面。我有壓力的話,應該是來自工作。

我身為一間企業的領導者,單是這身份是否已給予我過大的壓力?應該不是,企業領導者多得是,不見得他們通通抵受不住壓力 (莫非充滿自信的背後通通是痛苦?)。再者,領導者身處的位置大都不是與生俱來,是一步一步爬上去,應付壓力的能力是身為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即是說,坐得這個位代表領導者懂得應付壓力。引申的問題是,我是否「坐得這個位」?

解答這問題不難,以我為例,能否「坐得這個位」不是由自己一個人來決定,市場自有調節 (即叫我起身)機制。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坐了這個位之後,我有否為自己製造過大的壓力?

我很怕名人搬出英文字母來解釋一些事情的性質,例如四個W、五個P,但在茫茫壓力大海中漂浮,我不得不手執浮木。我以怪傑Ray Kurzweil 【註】在Fantastic Voyage【上圖】一書提出「人生目標四個C」 來作分析框架——四個C是Challenge、Commitment、Curiosity、Creativity。Kurzweil對健康生活有權威性看法,他認為壓力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生活一定要有四個C。

工作對我很重要,我不可能騙自己,告訴自己不工作變得清閒便可減壓。我幾可肯定,這種清閒給予我的壓力更大。人生追求的四個C其實可完全應用到工作上︰挑戰令工作變得有目標和意義;有承擔的人願意為自己的信念作出取捨;好奇心助我們以開放的心境去求知和求進步;創意創出新天地。

以四個C來看自己,我喜愛我的工作 (包括正職以及寫作),也可以從工作中尋找到目標和意義。其實過去一段時間,我已經很在意自己能否應付到工作上的壓力,所以刻意簡化工作範圍,避免過分拉長戰線。這次眼疾迫使我更加重視一些其實我已十分在意的事情,因此我的結論是,罪魁禍首應該不是工作吧。

找來找去找不到壓力元兇,我開始感到壓力,我身邊的人更如熱鍋上螞蟻。為了幫我身邊的人減壓,我惟有使出政府化妝術好使好用的一式︰這是一次性個別事件,沒有結構性問題。當然個別事件也要有對策,短期內我會跟家人出外度假,為全家減壓。

註 Ray Kurzweil是科學家、發明家、未來學家、創業家、對沖基金經理、作家……他被譽為一部「思想機器」。讀者要注意,關於Kurzweil的思想理論只能以浩瀚來形容,了解此人的過程,可能會產生壓力。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3.20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