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欄提及美國副總統候選人瑞安(Paul Ryan),說錯馬拉松完成時間,還未確定他是記錯或講大話,立即遭跑步界圍攻,可見跑步者痛恨造假。最近在《紐約客》看到關於一個馬拉松造假的故事,內容耐人尋味,最令我驚訝,是跑步者追尋真相的精神,這份堅忍力,跟跑馬拉松不遑多讓。
這件美國馬拉松界大事件的起點是偶然,一個大學教授2010年暑假參加一個位於蒙坦那州的馬拉松,教授以2小時47分完成,在千多名參賽者中排第四,在40歲以上組別排第一。教授經常參加州內比賽,對於對手實力有一定認識,大部份熟口熟面。教授研究組別成績,他記得超越第三名選手,第二名選手是陌生人,叫列頓,教授記不起在比賽期間見過他。
跑手造假 教授揭發
馬拉松比賽有兩個完成時間:大會時間和晶片時間,晶片是縛在鞋上的計時器,近千人參加的比賽,參賽者可能跑幾分鐘後才到達起跑點,因此最公道完成時間是晶片時間。教授比賽過程中見不到列頓,是有可能。
教授暑假得閒,上網搜尋這個陌生人。在美國,網上有很多關於馬拉松的資料,近年很多運動攝影發燒友,把拍到的比賽相片,連同時間放上網,這個只有千多人參加的比賽,剛巧也有大量相片,教授翻閱相片,大部份參賽者都有幾次入鏡機會,但列頓只在終點出現,沿途無一張相影到他。
教授着了魔,沉迷於搜尋關於列頓的資料。列頓48歲,過去10年參加過最少25個馬拉松,完成時間越來越好,近年成為三小時以下跑手,以一個中年業餘跑步者來說,這是了不起成績。教授希望從其他比賽的相片找到多點線索,但從找到的相片,都只在起點和終點見到列頓,從未在途中影到他。還有,列頓永遠在2至5分鐘後過起步點,對跑得快的跑步者,願意困在人群後面,不大正常。
過程動機仍是一個謎
教授的第一個突破,是接到另一個比賽職員的電話,職員解釋有參賽者提出抗議,指賽道窄,無可能列頓成績快過他。職員查過幾個列頓有份參加的賽事,覺得有疑點,發現在蒙坦那馬拉松,教授和列頓的成績相若,想知道教授有否見過列頓。教授知道他不孤單,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偏見。
這件事在跑步界曝光,像山火燒得又快又遠,跑步者在網上發起起底行動,列頓成為跑步界過街老鼠。群眾在網上找到更多關於列頓的資料,確證教授的懷疑,從未有人沿途影到列頓,唯一一次影到,是他在30公里穿長褲在行。三小時完成者不穿長褲也不會行!
馬拉松界由懷疑到認定列頓是騙子,但問題是,他為何要這樣做?他參加過的馬拉松包括如波士頓安排嚴密的大賽,他要造假不是易事,要計劃,要資源,可能要其他人幫手,他怎樣一次又一次造假?至今無人能提出真憑實據。各位讀者,賽道沿途多個地方設晶片感應,他每次都有紀錄,他是怎樣行事?
資料來源:Marathon Man,《紐約客》,8月6日。
蔡東豪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Saturday, September 15, 2012
350的疑惑
很多人說,數字不會騙人,如此推算,跑步是不會騙人的運動,
很多人以純潔來形容跑步,因為跑步是人跟時間的比賽,冇花冇假。
每個人都可藉着一些事情達到心中目標,
客觀看,這些所謂「意義」可能無甚麼意義,
3:50跑友會抗議,以他的年紀,3:50不算是特別好的成績,
很多人或者不覺得3:50跑友有問題,
跑步純潔在於有數字,數字不會騙人,但跑步可迷惑一個人。3:
蔡東豪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12
這夏季,這跑道
每回要做身體檢查,老是左推右搪不想面對那些不確定,做完檢查又只能戰戰兢兢靜待宣判結果,在這期間裡我是傻呆子一名,做不了丁點的事情左右結局,像墮進深淵裡日夜望著洞外的寂靜,獨自等候逃出生天的一刻。
馬拉松也像一次身體檢查,四十多公里就是充滿不確定,全身的狀態隨著每一公里的倒數逐一向你報告。然而在這倒數的跑道上,我是可以努力爭取左右結果,起碼,起碼給我一個盡力的機會,衝到跑到捱到終點,擧起雙手讚美自己,大叫大喊互相擁抱,你配得。你又會看到自己的不完全,但你克服了誇過了,相信自己是好的,吸收經驗下回再努力改善。原來是真的,唔跑唔知身體好。
北海道馬拉松的宣傳標語為「這夏季,這跑道」,我不以為意一心想著北海道初秋的藍天白雲,和美瑛山丘上那一顆大樹之類的意境。幸好賽前一天遊走了札榥一轉,日光普照夏蟲在飛,始好夢初醒,立時專注投入這場高溫馬拉松。賽前沒特別準備,只靠每週的常規練習,里數不足不敢輕視,故把目標調節為4.5小時,盼望借北海道的和風,吹送著我堅持跑下去,不停的,只要風繼續吹。
27公里,風和日麗,北海道的天空特別藍,我以6分鐘pace終於跑到這折返點,高溫下呼吸不暢順,提步發力有困難,只好順勢來到這裡再作打算。沉著向前跑,汗水湧流的程度慢慢減輕,身體散熱能力也隨之降低,大腿肌肉開始崩緊,我要應對可能會抽筋的挑戰。
30公里,低頭對抗艷陽,熱力藏於肩膊緩緩升上後腦,兩眼昏花,遠處看見地上一片藍海,彷如海巿蜃流。眼睛用力一睜方知跑到了水站。除了照例補水,工作人員還奉上冰水替我淋身,我握緊藍色紙杯狂抽一口空氣,活在冰與火之間努力回魂。一句多謝,紙杯擲地回歸藍海,我踏著這海面跋足,遠望看見10公里外的札榥巿中心,身體回復平靜進入馬拉松的最後一段 .... 5分半pace,我開始進入狀態。
38公里,感謝頻密的水站為我及時降溫,每回跑經那藍海都舒緩一點,大會顔色幸好是藍不是紅,要不我會暈倒在火紅之中。剩下路段再沒有水站,我像背看著他們向我揮手送別,宣告一切到此為止,請跑,勇敢的向前奮進,盡情燃燒這十數分鐘吧。
Tommy Tan
Friday, September 07, 2012
大話精
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賴恩(Paul Ryan) 42歲,年青有內涵,體格弗到漏油,有料兼有型,被譽為羅姆尼最有威力武器。賴恩最近接受《Runner’s World》雜誌訪問,指年青時曾參加馬拉松,最佳成績是2小時50幾分鐘,記者翻查紀錄,發現賴恩的成績是4小時1分。賴恩承認記錯,指賽事是22年前,他弄錯了。這件事在政界和跑步界牽起滿城風雨,大家的疑問是,賴恩是記錯抑或講大話?
賴恩支持者指這是小事一宗,記錯22年前的事有何稀奇,他完成馬拉松,比大部份肚滿腸肥的政客積極得多,代表領袖最需要的毅力和行動。把記錯馬拉松成績上綱上線,是可恥行為。
我認為賴恩講大話。2小時50多分對任何業餘跑步者來說,都是了不起的成績,當事人不可能記不清楚時間,他的「50幾分鐘」已露出馬腳。2小時50幾分完成者不單記得分鐘,甚至可能記得秒鐘。對於未參加過馬拉松的讀者,我要解釋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的分別,不是數字上的20%,更貼切可能是100%,即分別是天與地。
《紐約客》記者找到多位參加同一個馬拉松的參賽者,他們成績跟賴恩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記得完成時間,記憶和實際時間出入最多是三兩分鐘。對於跑步者,馬拉松成績不是一個普通數字,賴恩把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弄錯,不管是22年前,對跑步者來說,是難以置信。
跑步者不會容易忘記馬拉松時間,因為時間代表了跑步者的身份,他怎看待跑步這回事,怎練習,怎面對比賽壓力,所有故事都藏在數字之中。跑步者跑步時想着時間,跟跑友談話內容環繞着時間,時間在跑步者生活中無處不在。記錯22年前的事情不稀奇,把4小時和2小時50幾分弄錯,我不接受,我認為賴恩不是記錯,而是講大話。
我更想分析,是為何賴恩要講大話。在美國人眼中,賴恩形象健康至無人能及,他曾跑馬拉松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為何要作大?再者,吹水認叻這些事情所有人都做,不過重點是背景,在酒吧幾個男人鬥噴口水是一回事,接受記者訪問作大卻是另一回事。馬拉松風波之後,賴恩最令人擔心的地方,可能是他的判斷。羅姆尼和奧巴馬選情勢鈞力敵,羅姆尼隨時勝出,他有甚麼三長兩短,賴恩將成為美國總統。
我認為賴恩是一個大話精。賴恩是政壇金童子,政途一帆風順,他一直被傳媒視為叻人,他習慣了其他人對他的說話照單全收,因為他是賴恩。政治環境容易製造自我沉醉的大話精,這些大話精講大話不一定是想搵錢、認叻、上位、脫險,他們講大話純粹是因為他們知道其他人無條件相信他們,即使有人提出懷疑,他們總有辦法以他們的語言偽術過關。賴恩不幸的地方是,他走進跑步這不容大話精的地方。
蔡東豪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12
三代香港人
筆者日前成功完成北海道馬拉松賽事。 |
剛於 8 月 26 日出征北海道馬拉松,賽前操練不足,因為懶,因為忙,因為感冒,因為香港夏天太熱,無得練,現在發現北海道夏天也很熱。馬拉松不變,變的是跑手,這道理我已掌握。賽前同 TC 商量策略,一致同意我不可能以我正常速度跑完 42K,我要接受會慢,接受要行。賽前調整自己心理,我以為一切會順利。
我知道雙腳只有 25K 的力,前段慢一點,減少帶酸,希望把跑程拉長一點。可能受大賽氣氛影響,怎慢也不夠慢,(20K 時間是 2 小時 8 分),跑到 25K 雙腳開始投降,又硬又痛又抽筋,我開始行多過跑,這時候我在計數,即使我又行又跑,也可以在五個多小時完成,這時候我的心情仍頗輕鬆。
到 34K 左近,我聽到後面有警車作廣播,警車後面有由幾輛旅遊巴組成的車隊,我聽不懂,沒理會,不過廣播聲量越來越大,即是警車越來越逼近。我跑到 35K 之際,工作人員突然手拉手攔在我面前,這剎那我恍然大悟,警車和巴士是掃人上車,我面前的人鏈是攔阻參賽者繼續前進。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奉公守法停下腳步,接受現實,一是……我加速衝破人鏈,工作人員試圖追我,但此刻我保特上身。捱了 35K 上車?No way!
心想過了 35K Cut-off,應該安全,慢下腳步回氣兼定驚,但過了不久,我又聽到討厭的警車廣播。我覺得整件事好怪,我已經過了 35K,還有7K,即使行回終點,一定可在六小時內完成。賽前參賽者都有一本 Program,我揭了幾頁沒認真看過,一來是日文,唔識睇,二來就算睇,也不會留意 Cut-off 時間。喂,老友,我假假哋兩年前也以三字頭完成香港馬拉松,研究 Cut-off 時間是我老友 Vivian 才會做。我記得早幾年她選擇東京馬拉松而不是香港馬拉松,就是因為 Cut-off 時間較長。北海道馬拉松不可能凶狠至 5 小時完成吧!
警車廣播又接近,我在想,一架車以最慢低速向前行,速度怎慢應該也慢不過一個人行,即是我不能行,要跑餘下 7K。想到這裏,我想放棄,我能夠跑的話,就不會出現在這困境,但山長水遠來到北海道,跑了大半路程上巴士,我接受不到。我在警車廣播聲浪下,拼盡力跑 36K、37K、38K、39K,我不是說笑,過了 40K,才聽不到廣播。大家試想,跑 40K 才被掃上巴士,我一定瞓唔着。
最後我以 5 小時 04 分過終點,過了終點我崩潰至坐下不能動,幾分鐘後我見到終點拉閘,工作人員趕我走,他們要清場。回酒店拿本 Program 看,人家寫得清清楚楚,只是我沒有留意,果然最後一個 Cut-off Point 是40K,總完成時間不可慢過 5 小時 05 分。發夢也想不到,在日本有一個五小時要完成的馬拉松。獎牌掛在頸上,我滿足至難以形容。兩年參加了四次馬拉松,完成時間試過三字頭、四字頭,現在五字頭,橫跨三代。我是驕傲三代香港人。
PS:精 B 成績:Tommy:4 小時 16 分;Nelson:4小時36分。北海道夏天溫度是30幾度,七成賽程在無遮無擋的公路上跑。
蔡東豪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