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0, 2012

擦身情緣


「埋啲吖, 再埋啲都仲得喎」,這品牌的化妝品每次推出廣告,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塗上之後未必一定要明艷動人,最緊要是神采飛揚,無論遠近都予人亮麗的印象,自然煥發魅力。這鋪天蓋地的廣告,似乎在提醒大家近距離的美感,有著很高的難度,而最難的莫過於擁有一份自信,讓人眼前一亮,躊躇半天。

在山裡跑來跑去很少碰到女跑手,一旦迎面遇上,打從老遠我已準備好心情,徐徐走近再投以欣賞的目光,然後互相說一聲早晨。親切的臉孔帶著微笑且帶陽光魅力,很自然。四目交頭的時刻稍縱即逝,掛著笑容的臉龐紅粉緋緋,是早睡早起的回報,或是山是水替她化了個靚妝,再加一點汗水像雨後的花瓣,風姿綽約。

她,一身健康的膚色,在陽光下透現活力氣息,應是光合作用也在她身上奏效了,清新的,送上一陣微風,亮麗的,不只是白裡透紅。於晨光下擦身而過,精神怎不為之一振。

山路狹小,側身相遇咫尺之間,跳動的掠過,仍留一點芬芳。片刻的碰面,陽光般的自信充滿於空氣中,隨著跑步帶動一抹神采,飄浮於半空,教人甚麼叫做女人香。跑步的女孩子都帶著一種氣質,開朗愛笑,懂得愛自己,誰個不喜歡。

在寬容的山裡跑,天大地大一望無際,然而在下一個彎一處小路,若是給你遇上,緣起緣散,祝君好運。我想起張愛玲的一句「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晩一步,剛巧趕上了。」


過了這個彎,於一處小路,或會給你遇上


Tommy Tan

Saturday, July 28, 2012

另一半


跑步的私人時間跟營營役役上班的私人時間,分別是天堂與地獄。


跑步者背後都有一個關於自己另一半的故事,我相信跑步者跟另一半在跑步路上的關係,是有趣的故事。我老婆不跑步,以前和現在不跑,未聽過她打算開始跑,我倆之間的跑步關係,是我跑,她接受我跑。

兩個人一同生活,一個跑,另一個不跑,跑步關係最起碼是另一半接受。能提升到支持層次當然是好,但不能強求,對於大部份跑步者來說,另一半接受已足夠。我算是幸運,因為我老婆支持我跑,至少我跑步時不感到內疚或不舒服,我還視她為我跑步支援隊隊長,關於跑步的瑣碎事情都交由她處理。每次參加馬拉松,我知道她會在終點等我。近期開始參與海外馬拉松比賽,跑步更和我倆旅遊結合。

老婆支持 愛的表現
或者支持是愛的表現,又或者是女人的計算。幾十歲男人總有一些課外活動,從女人角度看,男人落街跑步總好過去中山過夜打高爾夫球。我不是說跑步圈冇靚女,但在跑步過程中產生對異性衝動的機會真的不大,因為體內血液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做。幾十歲男人對血液流動的掌握……

跑步時見到情侶一起跑,我曾想過,我應否羨慕?我會否希望我老婆一起跑步?我要細想,因為這問題不簡單,答案不是絕對。
很多人幸福的意義,是跟伴侶白頭到老,最甜蜜和浪漫的影像,是兩老拖着手漫步。假如兩老能夠一起拍住慢跑,一路講一路笑,影像豈非浪漫百倍?

我有猶疑因為我珍惜跑步的私人時間。我平日上班早出晚歸,私人時間彷彿已很多,但所有跑步者都明白,跑步的私人時間跟營營役役上班的私人時間,分別是天堂與地獄。以我為例,我享受跑步的孤獨,一個人對着自己,跟自己相處,聽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選擇不理自己,用雙腳和五官去感受大自然,這才是私人時間。

我喜歡每星期一次跟跑伴在跑步路上腦震盪,由模到上帝粒子,有時我講他聽,有時他講我聽,這也是我的私人時間。加入老婆,三個人跑,可以嗎?答案很大可能是不可以。
人就是想贏盡全世界,我要得到老婆對跑步的支持,但這種支持止於為我打點一切瑣碎事,我需要她出現的時候她會出現,其他時間她保持距離支持我跑步。我要自己去探索跑步的神奇境界,享受私人空間。

你哋唔恨得咁多,暫時我好似可以 Have it all(夠膽寫出來即係唔驚)。有機會的話,我會和老婆分析這個局:因為我跑步,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特別是變成一個顧家的男人,因為所有儍事怪事都在跑步時給我想通了。人一定要有私人時間,選擇是濕住身在寶雲道和濕住身在中山,讓我一個人跑吧。

蔡東豪 2012.7.27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

Sunday, July 22, 2012

Sports Writing和 Sportswriting



運動不只是影像,也是文字。早前朋友傳來一段 YouTube短片,是2000年悉尼奧運10000公尺決賽, Haile Gebrselassie後來居上壓倒 Paul Tergat。短片配上如詩歌的音樂,以慢鏡播最後200米, Gebrselassie Tergat跑姿如芭蕾舞者般優美,動作齊整如北韓軍隊閱兵。他們已跑了差不多10000公尺,最後200米竟然是齊步跑向終點,猶如兩名拳手在搏拳,你一拳,我一拳,互不退縮,看誰先倒下。在終點前最後兩步, Tergat跟不上, Gebrselassie勝出,兩人差別是0.09秒,這可能是奧運史上最精采的長跑比賽。看完片,喘過氣之後,我渴望看關於這場比賽的文字,影像不足夠。

從讀者角度出發
文字保存運動的味道和氣味,看到之外,我需要咀嚼到和嗅到關於運動的一切。 Gebrselassie Tergat來自不同非洲國家,成長和訓練過程有甚麼分別?他們經過幾多辛苦才能夠出席悉尼奧運?這場比賽對他們的運動生涯有甚麼影響?我想知道的太多,我需要文字。有了文字,我可以探索,可以學習,可以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中飛翔。有了文字,運動不是簡單回憶,而是立體夢想。

運動員背負着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見到費特拿和拿度,我們不禁在想,假如我們從小放棄身邊一切,尋找名師,專心打網球,我們可否達至世界級水平?我的網球朋友中,清楚分開費營和拿營,不是單以球技分界,而是依從個人的背景、性格、球品等質素,他們是從費拿兩人看自己。

我算是資深運動迷,30年前第一次接觸《 Sports Illustrated》這本雜誌,發現原來運動的文字可以是這樣,我開始追看運動文章,留意關於運動的寫作。後來我接觸到《 The Best American Sports Writing》這本每年出版一次的書,更加愛上運動寫作,特別愛看幾千字長文,在字海中乘風破浪。我看《 Sports Illustrated30年未間斷過,買齊自91年創刊每一年的《 The Best American Sports Writing》。

The Best American Sports Writing》編輯每一年寫一篇序,編輯每隔三幾年不厭其煩解釋,他用「 Sports Writing」,而不是更有型的「 Sportswriting」或「 Sports-writing」的原因。他看自己,次序是他先是讀者,然後才是作者。作為讀者,他最想看到好的寫作,重點是好文章,運動是其次。運動作者一定要愛寫作,先是作者,然後才是運動作者。甚至可以推遠一步,運動作者其實是作者,只不過題材是運動而已。讀者喜愛看一篇文章,出發點是文章寫得好,主題是甚麼並非最重要。

找姚崢嶸寫運動文章是我的主意。我認識姚崢嶸,對他的為人和思路有一定了解,肯定他是出色作者,他同樣是有見地的運動迷,是包括我在內所有讀者的福氣。我認為香港沒有比姚崢嶸更出色的運動作者,有人反對嗎?記着,衡量次序是:人——作者——運動作者。

蔡東豪 2012.7.20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

Saturday, July 07, 2012

仍在跑



最近在外國雜誌看到一個關於跑步的調查,問兩個簡單問題:「為甚麼開始跑步?」和「為甚麼仍在跑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預計得到,大部份是為了健康,最直接是為了減肥,比較特別的原因是失戀後重拾戰意。我較有興趣了解第二個問題,開始是一回事,繼續跑下去是另一回事,老實說,大部份運動參與者都是三分鐘熱度,為何仍在跑是有趣的課題。

連結自己 思考問題
調查的答案包羅萬有,有一個字呼之欲出,是連結( Connection),跑步把我們連結到不同的東西。首先連結當然是自己,自己其實是不簡單的單位,包含肉體、感情、心靈等不同層次。這個欄長寫長有,就是因為跑步跟這三個不同層次的自己不停互動,這互動過程產生源源不絕的意念。
連結自己很重要,因為差不多所有人都覺得生活上有很多問題,有些人覺得生活很難,有些人覺得生活很悶,在公在私都是糾纏不清的難題。跑步給予自由和空間,讓我們接近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有些跑步者利用跑步的時間去思考問題,特別是困難的問題,因為頭腦特別清醒。也有跑步者跑步時特意不去想,只用對眼和身體去感受自己。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跑步是少數男女參與比例差不多一樣的劇烈運動,答案可能是女性感情比較豐富,享受跟自己連結的時間。
跑步讓我們跟家庭連結,不少人跟家人一起跑,有被訪者最深刻的回憶,就是小時候跟爸爸跑步。小男孩不似是運動型,但頗喜歡跑步,他知道爸爸跑步,不時說長大後跑得快過爸爸。過多幾年,我渴望能跟他一起跑步。
跑步讓我們連結跑步社群,這社群來自五湖四海、七十二行,男人女人,共通點是愛跑步。全世界就是這些陌生人,毫不猶疑地接受我,因為我們都在跑步。一句早晨、一個眼神、一個點頭示意,就是我們溝通的語言,這連結包含了友善和互相尊重。

接近大自然 顯本能
跑步讓我們連結知識,我每逢星期日跟一個物理學博士跑步,就是他陪我在「星期日上午玻璃鞋時間」(有年紀尚小兒女的父親知道這是甚麼)之前,享受兩三小時的清新空氣,以及任意飛翔的腦部連結。我沒告訴博士,每次跑完回家,我都拿紙筆寫下談過的東西,當中不少成為我的寫作題材。
跑步讓我們連結大自然,這幾年跑得多了,開始多留意四周環境,四季的魔幻、動植物的神奇,原來離開我們這麼近。歷史證明跑步是人類的本能,最初人類跑步是為了獵食和逃避猛獸,經過千萬年進化,有些事情是不變的,我們低頭打機時不妨想一下。
男女老幼,所有被訪者都慶幸自己仍在跑,他們覺得自己因跑步而連結到世界。不跑步的人問:有冇咁誇張?跑步者答:我才剛開始……

蔡東豪 2012.7.6 逢星期五刊於《蘋果日報》

Monday, July 02, 2012

細水長流


一首觸動我心的歌曲,每次細聽都很感動,能擁有這細水長流,川流不息的愛情,雖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來得更絲絲入扣。一直都很想寫下對這歌曲的感受,但一直未能落筆。太出色的歌詞,恐怕我只是畫蛇添足詞不達意。

作詞人林振強先生,你竟能寫出這般細緻的歌詞,真的令人難以忘懷。再配上蔡齡齡的柔情與真緻演繹,淋漓盡致。如此動人的歌曲在你們相繼離去之後雖已成為絕響,但卻是留下了回憶,比文字更能呈現回憶裡的情境。今晚,聽著這首歌曲,再按奈不住,要動筆用力的寫下這份回憶,由衷的多謝你們。

第一次參加毅行者不知一百公里所謂何事,也不知道夜裡的山是怎麼樣的空間,有點擔心熬不過去,敵不過漫長黑夜;心裡一直嘮叨,千萬別要為隊友潻麻煩,更不可以是自己先行退出。為了這長夜我特意準備了一些歌曲,有中有英有快有慢,總要令自己得到多一份動力堅持下去。心想定會是一場剛陽的硬仗,真想不到竟是這份似水柔情,輕輕推著疲倦的軀殻,注入情感支撐靈魂意志,不管為何沿途如何,繼續行前。

我還是很清晰的望見那夜的馬鞍山,那夜隊友們被高山擠壓著的沉寂,那裡漆黑一片舉目不見山嶺,耳朵再容不下嘈雜歌聲,只有這細水長流一曲,輕柔的盛著我們上山去。

我還是很深刻的記得登山前的一刻,為要克服對馬鞍山的心理障礙,我們站在山下四目交頭調整心情。我按下自動重播,記不起聽了多少遍,就讓它成為了我們的時間,忘掉了走過多少梯級,遂也忘了分秒的計算。不停的向前行,似懷著某種意志,我像過山的河水。

轉眼數年,每次經過馬鞍山都會想起這首歌,成為心裡面的背景音樂。我再沒有馬鞍山恐懼症,而在那個晚上之後,我再也沒有聽音樂行山,就這樣心裡一直保留著這首歌。雖已成了絶響,重播模式仍似還未解除,在這個晩上再次細聽,想著今年是剪帶後的毅行者 .... 我遠山也踏破。

細水長流
作詞: 林振強       主唱: 蔡齡齡



轉眼數年,每次經過馬鞍山都會想起這首歌,成為心裡面的背景音樂。


Tommy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