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09, 2013

完美,有可能?



看了由運動科學家 John Brenkus 寫的《The Perfection Point》,這本書問一個問題:運動成績有沒有極限?每日彷彿都聽到某項運動的世界紀錄被打破,所謂世界紀錄的意義好像不太大,看似是最高水平,卻很快被人超越。這本書以科學角度,從短跑到長跑到游泳到舉重,計算運動員最完美成績。

一聽到「完美」,讀者可能立即提出疑問,運動員的成績不可能完美,因為心理質素影響太大,而心理質素無從估計。這想法沒錯,頂級比賽中,最強的幾位運動員,全都有最fit體格、訓練充足、飢餓想贏的動力,分開冠軍和第三名很可能是心理。不過這本書尋找的,不是誰勝誰負,而是計算完美。心理質素不會助運動員衝破極限,只幫助運動員發揮應有潛能。

Sub-2馬拉松是烏托邦


特別有興趣看馬拉松這一章。這本書在2010年出版,當時世界紀錄是Haile Gebrselassie2008年創的2:03:59這紀錄在2011年被PatrickMakau打破,他做出2:03:38,快了21秒。世界紀錄比兩小時多出三分多鐘,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有沒有可能打破兩小時關口?奇怪的是,這問題在長跑界很少人談論,好像沒有人在嘗試做 sub-2

作者提出一個研究,大部份頂尖馬拉松跑手都是在頭三次比賽,創出個人最佳成績,而這些跑手的運動員生涯中,最多參與 10 12項大型比賽。馬拉松是一項體力消耗甚大的運動,不像其他運動,可耐性地慢慢進步。每一場馬拉松比賽,跑手不但消耗大量體能,也消耗意志。

業餘長跑者也能理解消耗的道理,意志對長跑當然有影響,但最終長跑是關於消耗體力的一門科學。作者舉出很多數據,證明現時馬拉松水平,接近人類極限。其中一個比較,是看 10 公里成績,作者計算,sub-2 跑手的 10公里成績,須快過 25 30 秒,但現時世界級紀錄是 26 17 秒,而且保持了四年。這 47秒分別大至難以想像,過去十年,10 公里世界紀錄快了 24 秒。所有人都明白,基數不同,這些紀錄不可能直線推算,從現在成績再推前1 秒,比以前超越的 1 秒更難。

作者認為 sub-2 馬拉松唯一可能性,是找一個世界級中距離跑手,說服他放棄中距離,轉跑馬拉松,並且以中距離速度來練馬拉松,再配合最合適天氣、跑道、風速等,經作者計算,最完美馬拉松成績是 1 小時 59 52 秒。作者認為 sub-2,理論上有可能,實際上不大可能,因為欠缺誘因。當今頂尖馬拉松跑手全是非洲跑手,他們是職業運動員,主要收入來自賽事獎金,而不是創世界紀錄。創紀錄是高風險策略,可能輸掉比賽。頂尖馬拉松跑手壽命不長,他們珍惜每場比賽的消耗。很多頂尖跑手在比賽中段知道自己不能勝出,或會索性退出,保護身體,留待下場再搏。在可見將來,sub-2 是烏托邦,原因是錢。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