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跑步的理由是減壓,我覺得有點奇怪,我以為減壓的最佳方法是睡覺、冥想等靜態活動,跑步牽涉消耗,隨時增壓力。不過,跑步者各取所需,不用向他人交代原因。我想談的是「減壓」,這兩個字很自然連在一起,壓力彷彿一定是不好,必須減。
提起壓力,我們即時聯想到堆積如山的工作、不能克服的挑戰、時間不夠用等,全是令人不舒服的事情。身體不適、情緒低落、體重上升等,根源都算上壓力頭上,專家說,認真休息一下便會好;休息一輪後果然沒事,我們推算壓力是疾病之源。這種因果關係當然有問題,但壓力沾上洗不掉的污名,讓我為壓力平反,我認為壓力可以是好的。
壓力增强免疫系統。我指的免疫系統,不只是身體,更重要是心靈。壓力出現,身體和心靈應付不來,掉頭逃走,引發不良後果;應付得來,免疫系統變得更堅強,準備下一輪壓力。我們形容一個人「硬淨」,通常是指這個人身經百戰,懂得應付壓力。有些人平日充滿自信,一遇壓力便崩潰,原因很可能是經驗不足。
壓力幫助解決問題。容易的問題不需費勁,老早自自然然解決了,需要費神解決的問題,一定不是黑白分明,左又死,右又死,答案毫不明顯。面對抉擇,我們啟動理性分析系統,一輪計算,發現結果是甚麼也有可能。面對困難決定,我們需要的,多數不是理性分析,而是建基於理性分析的感性抉擇。壓力帶出我們感性一面,是解決問題的良丹。
壓力有利創意。藝術家和作家最具創意的時候,通常不是鴉雀無聲時,而是受壓後,例如生活出現巨變、被人追趕,壓力越大,創意越澎湃。心如止水,我們可能看不到改變的必要,而改變是創意的根源。
壓力鼓勵冒險。風險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風險無處不在,我們必須懂得面對。遇到壓力,我們想辦法處理,辦法之一,可能是冒險做一件平日不會做的事。舉例,工作環境風和日麗,我們享受現狀,不會想變;有事發生了,壓力來臨,我們在衡量應對方法,其中一個方法牽涉風險特別大,是轉工。離開熟悉的環境,在陌生地方重新開始,風險大至不敢去想,也只有在壓力出現時才敢想。轉工,可能是影響最大的一種改變。
壓力培養不同角度看事的習慣。好或不好,壓力的確存在,無法避,只能面對。關於壓力,一個心得是,怎看待壓力,跟壓力造成的影響有直接關係。換句話說,受壓人怎看壓力,壓力就是怎樣;受壓人覺得壓力不是壞事,從容自處,壓力很可能不成為壞事。有效處理壓力,方法之一是,唱好壓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