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5, 2012

永不放棄

「我對腳痛至入心入肺,身體告訴我,不可能再跑,還有5K路程,我告訴自己一百次,一千次,沒可能完成,但我的意志拒絕放棄,跑多一步吧,能跑多一步我知道還有希望。做人不是關於外在,最重要是我有多少在裡面,只要還有一絲鬥志,我不會放棄。」以上這類勵志文字你看過很多次,每次都有點共鳴,甚至有代入感,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放棄。

我看很多關於運動員的書,這些書大部分是講述運動員的毅力,怎樣在艱難中不放棄,容易放棄的運動員根本不會成功,也不可能出書。我看這些勵志書的出發點,不是希望影響自己,從別人經驗改變自己,加強毅力,學習不要放棄;我看,是因為我喜歡感受運動員成長歷程,假如我從這些經歷中有所得着,令我變為一個更好的人,當然是好事,但看完對我沒影響,也無所謂,我就是享受看書的過程。

我想感受運動員成長歷程,是從讀者角度,我未必想從運動員角度去感受。這位仁兄做到,不代表我做到,最重要是不代表我想做到。

讀者看書的代入感是有選擇性,看的時候代入運動員角色,感受不放棄的堅忍,在不可能情況下達到目標,這感覺的決定權屬於讀者,可能是一時之快,可能歷久常新,我喜歡這種選擇性代入關係。

我做不到或不想做到,是因為……太多原因了,我懶、我怕痛、我忙,這是我自己的事,不用向別人解釋。其實答案可能很簡單,我係我,佢係佢,我不想強迫自己做到另一個人做到的事。

能夠出書的頂級運動員都有一些特別之處,不少有不快樂的童年(我未做過統計,但為數不少),例如很多男運動員跟父親的關係疏離,這些經歷不可能在別人身上複製;也有不少運動員天生麗質,體格上與眾不同,不是毎個人都能從後天訓練出來。能否成為頂級運動員,很多時不是一個人決定,想做就可以做到。

我看勵志故事,不會被感動,只會感受到感動,兩者之間有分別,前者有強烈代入感,希望自己能模仿,後者的感受隨着讀完這本書過去,過後剩下回憶。我有自己的實際情況,頂級運動員在困難中做出難以置信成績,對於我這類讀者,他們這種滿足感,我只能想像。想深一層,看書不就是一個想像的歷程嗎?想像不是已經足夠嗎?

我愛看關於運動員的書,是因為我喜歡了解人性,運動員的人性代表排除萬難,永不放棄,這種光輝是特別的,不是每個人能做到,但做到的滿足感大至難以形容。我樂意從文字中感受到這生命的奇蹟,即使是一剎那的代入,也令人難忘,對我來說,夠了。讀完後,我可回到自己的現實世界。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