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要做的,全做了

毅行者最攞命、最抵死、最冇符的元素是「四人同行」這條規例產生的一大堆化學作用。大家細想,在家我們要求家人守望相助,在公司我們大談團隊精神,實情我們只信自己顧自己,所有事情以自己為中心。

「四人同行」的奧妙當然不是相信共產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理念,它的奧妙在利己的過程中,我們被迫正面擁抱守望相助、團隊精神這些平日只講不做的空談。本性上我們沒變,依然只顧自己,但「四人同行」迫使顧自己等於顧全隊,因此在毅行路上我們不單嘗到,更要費心思去摸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毅行者是人際關係的試驗場,最易受傷的除了膝蓋,還有感情。今時今日揀女婿做測試的話,不應以打麻雀,應派人跟準女婿參加毅行者。兩年前,S05精B的完成時間是二十多小時,當行到末段,攝影發燒友捉住我們影相,他們的反應是:「嘩,四個人!」原因是太多隊伍已經不是完整四個人。對,是四個人,毅行者從來不是個人比賽,假如他日仍有人記得我跟毅行者曾有過一段關係,我希望他們記得的是我這句話 ─ 「你快不過最慢的隊友。」

TC參加了毅行者十幾年,我也有十年經驗,他最近對我說了不只一次,是今年S05精B是完美的,這話題我沒有跟他詳談,因為心照,這情景似是天意,但其實是人為,其罕有程度可用完美去形容。

我們四個人一起參賽已是第三年,去年成績大躍進之後,沒有絲毫「見好就收」的打算,比賽結束後第二日就在談論破十八小時的可能性。我們四個人的齊心是經過時間考驗,有一段歷史,冇利誘,不可能威迫,一同經歷喜與樂,重點是有一個沒商量餘地的明確目標。毅行者是少數不受年紀限制的運動,年紀大甚至可能更有利,因為咁大個人應該想清楚才去做一件事,這度力帶着堅毅。

「四人同行」的難處是,四個人一起經歷高低潮,我掛在口邊的「隊形」就是從四個人的共同經歷上建立起來。這經歷不能模擬,不能推算,做過就是做過,經歷過就是經歷過。我們不相信天分,不依賴天意,要得八,就要付出半斤。過去三年來我們經歷過大大小小操練,在大東鳳凰山練山力,在北潭涌和鹿頸練跑,在大潭水塘輕鬆吹水,操練中我們留意到自己的身體在變化,以前做不到的逐漸做得到,對自己身體加深了認識,更懂得愛惜和保護自己。

我們知道十八小時的目標不容易達到,要達到目標,四個人都要付出,不過我們可放心,不用費神去猜忌隊友,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幾個大男人講什麼「情」,太肉麻了,不如就信這是個人追尋自利的過程,當大家利益看齊,管它是「情」也好,是亞當史密斯顯靈也好,捉到老鼠就是好花貓。

S05精B在麥理浩徑略有名氣,在操練時不少人跟我們打招呼,除了本欄為S05精B帶來知名度,我相信最重要的是我們為所有嫌不夠時間運動的香港人帶來一點鼓舞。第一次見到我們,別人的感覺多數是:「連你哋都得!」橫看豎看,S05精B隊員都不像精英運動員,我們的身份是奔走中港兩地的中年人(平均年齡四十六歲),有的是滿頭白髮、肚腩、長期膝蓋痛。S05精B就是你們,正衝向毅行者中神聖的超級毅行者身份,我們做到的,其實很多人都有可能做到。

比賽前夕竟有一點反高潮的感覺,我開始在計劃「後毅行者」的生活。我不想多談「享受過程」這老套話,因為此刻我滿腦子是興奮衝線的影像。我真的想不到怎樣可做得更好,即使時光倒流,我們這段歷史也改不了多少,要做的,全做了。

遇上毅行者,是我的福氣;愛上毅行者,是我(為數不多) 的明智選擇;今年定下破十八小時的目標,是一個神奇旅程。十年毅行,永遠麥徑,四人同行,蓄勢待發,1119,笑傲大棠。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1.13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