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周日人物」是蔡家珏,15年前一場交通意外,他腦部受傷,失去語言能力及四肢接近癱瘓,他當時26歲。細看文章,真正主角是蔡家珏的爸爸。意外後,醫生覺得蔡家珏沒希望,勸蔡爸讓家珏捐出器官。即使活下來,也沒有醫生覺得家珏有機會可以自己雙腳站起來,但蔡爸不肯放棄。
蔡爸把家珏從醫院接回家,他辭了廚師的工作,全職照顧家珏,短短幾年,醫療費用高達300多萬元,用盡了積蓄和保險賠償,一家三口一度靠綜援和傷殘津貼過活。無論怎難,蔡爸不肯放棄,沒怨天尤人,他相信只要相信,肯去做,家珏便有希望。蔡爸和家珏每日的練習,是蔡爸抱着家珏用自己的腳墊着家珏的腳向前行,像機械人步伐,每次可行10至20步。《明報》刊出的照片很震撼,家珏比蔡爸高出差不多一個頭,試想像,一個66歲的父親抱着140磅兒子,一步一步向前踏。願意讀畢這篇文章的讀者,雙眼不可能是乾的。
我寫字枱有一幅鑲起的照片,是美國人Dick Hoyt推着輪椅在跑,輪椅上是他癱瘓的兒子,他們兩人多年來共同參加過超過1000場耐力比賽,包括100次馬拉松和70次三項鐵人賽事,全因兒子對父親說,他喜歡在跑的感覺,因為他不感到自己殘廢。父親對兒子不離不棄,發出來的一度力,不是一段醫護人員能理解。蔡爸說:「佢始終有一個信念,佢會行番;一點火,永遠不會熄,點淋都唔會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