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1, 2014

毅行作為生活方式

不行山的朋友問我,行山只不過是一項興趣,何來這麼多題材寫?我相信他疑惑了一段時間,終於頂我唔順要開口。再者,我相信我不是這位朋友身邊唯一一個覺得需要不斷「分享」的行山者,這位朋友忍無可忍。

這位朋友錯的地方是,以為行山是興趣。不同時期我們遇上不同興趣,這些興趣為時或長或短,鍾愛程度或熱或冷,興趣或全面佔領生活,或是生活中的情趣,點綴生活。當行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行山者把口停不下來。行山者不面紅的談行山,因為這已是行山者的生活。
香港行山者特別幸福,因為有毅行者這項活動。毅行者話易不易,但有經驗參賽者也隨時失手;話難不難,表面上多麼不可能的參賽者也能完成。行山者為參加毅行者而愛上行山,逐漸改變生活,把每年十一月舉行的毅行者作為一年的重心,成為生活一部分,我是過來人。歷年完成時間有快有慢,但我樂此不疲行下去,因為行山是我的生活。

行山成為生活的改變,有另一個活生生例子在我眼前出現。幾位好朋友聽我講行山聽了十幾年,他們一直停留聆聽階段,從未見動心,行山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遙遠的事。兩年前,他們忽然興起,告訴我將會報名參加毅行者。最初我以為他們一時興致大發,或者是跟風仿效潮流興的Bucket List,步入中年做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四個沒行山的男人忽然通山跑,他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大力支持,毅行者像一個停不了的大型派對。

這種情況我遇不少,第一年參加總製造熱情,而熱情可感染其他人。去年他們成功完成毅行者,我以為派對過後,熱情會減退,他們會回歸原有生活。但當行山變為生活,這條是不歸路。

他們外貌變了,精神爽利,眼光有神,他們自己感覺得到,身邊的人也感覺得到。這些改變其來有自,夜生活減少,注意飲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不負責任行為不只影響自己,還影響另外三位隊友,千萬不可累隊友。老婆從旁支持,女人心水很清,中年男人總有些活動搞,行山本身有益健康,行完山男人散晒,哪有精力搞其他活動。自己喜歡,女人支持,當然得心應手。

這幾位朋友第二年再參加毅行者,第二年一定是真心的,我看到四個愛上行山的男人,他們一談行山便停不了口。生活被行山佔領,人給山的靈氣影響,言行變得豁達、真誠、扎實。四個人在山上各自找到一些自己欣賞的東西,願意改變生活方式,這是美麗的故事。
這四個中年漢隊名是「毅行活士」,隊號308,去年成績是36小時,今年目標是轉字頭,在山上遇到,請為他們打氣。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14

嫁個跑步人

兩個男人,條件差不多,當中一個跑步,另一個不跑,揀邊個?揀個跑步的,八個原因:


一、用心做事。衡量品格,我喜歡一些老土標準:盡責、忠誠、紮實等。跑步是一件不容易開始,更加不容易持續下去的事,跑步人或擁有很多其他短處,但用心做事是可肯定的優點。肯用心跑步的人,如果願意把這夥心放在妳身上,可以是幸福的。


二、見識世界。近年跑步人熱衷參加海外長跑比賽,乘機聯群結隊旅遊,一班人有共同興趣,我是過來人。即使不離開香港,跑步人對地理認識,也比其他人豐富,像活地圖。跑步人的世界不是地鐵商場,而是青葱郊外。


三、人肉鬧鐘。起床是一個複雜問題,有些人甚至認為是哲學問題。多睡一會有甚麼好與不好?這時間起床我是自願嗎?應起不起,世界會亂嗎?我就是不理鬧鐘,因為鬧鐘可能是錯。但當鬧鐘是一個人,妳可以信賴這鬧鐘,起床變成一個生活情趣問題。


四、不再擔心錢。供樓定租樓,家用俾多少,結婚後很多難題跟錢有關。男人有數不完的興趣,全部牽涉錢。男人沉迷一件事,像失去理智,錢變成「身外物」,平日死慳死抵,一下子便花光。錢,很多時是兩口子爭執源頭。跑步人多數很慳,因為跑步裝備花錢不多。李澤楷坐船,你坐船,分別是二億元;李澤楷跑步,你跑步,分別頂多是二千元。


五、食好嘢。跑步人好煩,時刻在關心體重,重一兩磅即刻減肥。在跑步人身邊,可食埋他們一份。另外,跑步人注重健康飲食,餐單是書本中最健康食品,跟跑步人一起晉餐,身體也好一點。跑步人比賽過後,消耗大了,可放肆大擦一餐。跟跑步人,食好嘢,有好嘢食。


六、忠實支援。兩個人相處,面對多事世界,定有起跌。人生伴侶的定義是,可分擔憂慮,否則只是玩樂伴侶。跑步人的優點是懂得適時鼓勵,因為跑步也是多起跌,低潮時靠自己鼓勵,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跑步人跌低懂得起身,因為需要跑下去,不輕易放棄。有咬住不放的男人在身邊,是一種安心。


七、時間管理。跑步人多計數,因為跑步牽涉很多數字:5分和5分半速度,即是要跑多久?還有7K,這樣的狀態,應用甚麼速度跑下去?由上班到家務到玩樂,時間管理都非常重要,做得好或不好,關鍵是時間控制是否得宜。跑步人分寸感比平常人優勝,因為跑步不能亂分寸。


八、健康。金錢、榮耀、權力,這些都是過眼雲煙。兩個人相處,快樂泉源是兩個人懂得互相欣賞,並且經得起時間考驗。訪問人生伴侶,最感恩是兩個人健康生活。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