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2, 2014

不着Nike的人

卡西迪(Mike Cassidy)是美國出色業餘馬拉松跑手,這日的比賽他受傷患影響,跑了十公里,腦海便閃過退出的打算,這日是2013113日紐約馬拉松。卡西迪想到多位住在紐約的朋友專程為他打氣,決定撐下去,不過他知道這一日時間和名次不再重要。捱過最辛苦的時間,果然重拾節奏,卡西迪盡情享受紐約跑道的景色。最後五公里,卡西迪追上一個熟悉身影,初時他半信半疑──這不是Meb嗎?我不可能在這裏見到他,莫非他跟我一樣受傷?

這個人真的是MebMebMeb Keflezighi,在美國長跑界無人不曉。Meb Keflezighi曾奪奧運銀牌,也曾贏過紐約馬拉松,是美國頂級長跑手;可是,有些人或者會加上「曾經」字眼,因為Meb已經38歲。長跑界認為他英雄遲暮,最丟臉是最近Nike終止贊助合約。Meb在非洲出生,12歲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為自己的美國人身分感恩,為人和善,在跑步圈人緣甚好,被譽為有史以來美國最佳馬拉松跑手之一。

卡西迪跑在Meb身邊,有如粉絲遇到偶像,卡西迪提起勇氣對Meb說:「Meb,加油!」Meb點頭示意,之後幾公里,他倆或是膊頭碰膊頭一齊跑,或是輪流跑在對方前面擋風。卡西迪以為自己在天堂,他形容感覺如跟米高佐敦打籃球。

其實卡西迪心裏不大明白,為何Meb仍在跑,因為他的成績距離名次太遠。頂級馬拉松跑手生涯不長,每年出賽數目有配額,須小心保養身體,以最佳狀態出賽。頂級跑手在初段或中段發覺不可能贏到賽事,大部分選擇退出,留力出席下一個比賽。這不是關乎體育精神,不要忘記這些是職業運動員,退出是正常戰略,沒有人會怪責他們,因此頂級跑手成績通常只有名列前茅或退出。但Meb為何仍在跑?

中央公園最後路段,卡西迪對Meb說:「跟你一起跑這段路,是我的光榮。」Meb說:「不,今日不是關於你或我,今日是關於代表紐約,代表波士頓(半年前發生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代表美國,代表為馬拉松做一點事。我和你握着手一齊衝過終點吧!」卡西迪忍着淚,Meb高舉握着的手,一起衝過終點。

這故事未完。半年之後,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一周年,嚴密保安包不住的,是歡樂氣氛,美國人要證明他們不會屈服於恐怖襲擊,抬起頭用腳顯出勇氣,2014年波士頓馬拉松特別具意義。兩小時過去,一年前爆炸現場是終點一公里,兩旁觀眾情緒開始高漲,等待跑手陸續衝線。
觀眾見到第一位跑手,進入瘋狂狀態,是美國人,對上一次美國人贏取波士頓馬拉松,是三十年前。天啊,是MebMebPB時間奪冠,還有一個月Meb便39歲。在這歷史意義重大一日,美國人齊感驕傲的英雄,是一個不停感恩的君子。

Meb無緣着Nike,他着的是在長跑界新丁Skechers波士頓馬拉松至今,Skechers股價上升五成。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Monday, October 06, 2014

只有毅行者知道

十月,天氣稍涼,滿山是人,其中不少是為了備戰的毅行者。各位,歡迎進入毅行者季節。我有點提示,幾個同事食晏,只有你不是毅行者,毅行者不會顧及你的感受,話題全是關於行山及備戰的各樣細節,你悶至要死。捱完這餐,你提醒自己,以後緊記十月和十一月避開毅行者。有些事情,只有毅行者知道,也只有毅行者關心,毅行者似是以一種特別語言溝通。

只有毅行者知道,香港原來這麼大。未行山之前,有些人活動範圍只是三幾個地鐵上蓋商場,香港忽然大了很多。打開香港地圖,毅行者如數家珍,充滿自信。

只有毅行者知道,周末可以早起身。未行山之前,周末是用來瞓番夠本,儲足電下周再衝。早起身是有可能的,而且感覺幾特別。街上人少了,空氣清晰了,香港有另一面。

只有毅行者知道,身體機能是一部因果關係的機器,這樣做,會得到這樣結果。前一晚夜瞓,今日就是行得不好,每一腳步似是重了。應吃東西不吃,一陣間就是無力。毅行者知道包拗頸是自欺欺人,很多事情的因果關係早已定下來,不是個人意志能改變;須改變的,通常是自己。

只有毅行者知道,人與人之間關係是這麼脆弱。四人同行,這條規例真係攞膽,原來日常生活我們都是以自己為中心,顧及他人感受是一件陌生的事。四個生手技工很多時把這樣叫team work的東西,弄至一鑊粥,但從錯誤中,四人又可能找到相處方法,人際關係的確充滿奧妙。

只有毅行者知道,痛是必經階段,忍痛是必須技巧。幾個毅行者談痛,像小孩鬥叻:「你這樣怎算痛,我嗰次勁過你十倍!」

只有毅行者知道,行至筋疲力竭,體內沒剩一滴力,以為剪帶收場,但休息一段時間,竟可重新再來。毅行者叫「回魂」,回魂過後是一條好漢。一百公里很長,失敗的定義很玄妙。

只有毅行者知道,「他朝君體也相同」定律是沒法扭轉。這刻自己感覺良好,埋怨隊友這樣那樣,話口未完,輪到自己。

只有男毅行者知道,女人不是弱者,男女絕對平等。被女毅行者爬頭,毫不羞愧。

只有毅行者知道,延遲的快樂是強烈的快樂。平日,面前的棉花糖,一定即食,有酒一定今朝醉。毅行者感受到快樂不需要即食,有一種快樂,可以等,而且愈等愈過癮,等到最後,衝線才嚐,爽。

只有毅行者知道,花士令原來是這樣用。很多年前,一個隊友因大腿內側勞損而剪帶。聽他說,醫生見到,第一個反應是「嘩!」。

只有毅行者知道,世上有些事情沒法解釋,例如為何自己可以行一百公里,但陪女朋友行街半小時,個人見暈。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