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01, 2014

一陣追番



長跑比賽初段,見到有人爬過自己頭,不期然對自己說:「一陣追番」。這想法其實不科學,假設不認識爬頭者,我們憑的資料是爬頭者的外貌,包括面部表情、跑姿、呼吸聲量等。「一陣追番」的計算是,爬頭者前段太快,後段會慢下來,而自己pacing其實比爬頭者快,因此遲早會追上。這是不科學的假設,因為爬頭者的正常pacing可能是快過自己,外貌可以騙人。

Pacing可能是長跑最重要的技巧,奈何掌握pacing非常困難。長跑訓練是一個不斷發現和改進的過程,同一錯誤希望不會重犯,pacing彷彿是永遠不能糾正的錯誤,犯完再犯。分隔開出色長跑者和普通長跑者,很多時就是pacing


1500公尺到馬拉松,每一項世界紀錄,不分男女,成績都是negative split,即是把比賽路程分開前後段,後段比前段快。普通長跑者成績通常相反,不論賽前怎警剔自己前段不要太快,結果都是快了,後段辛苦至捱回終點,時間當然是不消提。所有長跑者都知道pacing的重要,但學極學不好。

長跑者pacing做得不好,部分原因是策略錯誤,仍有不少人心態是「先袋落袋」,即使後段辛苦,因為前段錄得較快成績,總成績也不至太差。「先袋落袋」策略一定是錯,一次又一次實驗證明,前段賺幾多,pacing錯誤的話,都不夠後段輸突。不少長跑者後段慢至要行,各位試計數,前段跑得幾慢,也一定快過行。

策略之外,pacing做得不好,原因變得複雜,夾雜着心理和生理。比賽氣氛影響心理,比賽前製造的期待,加上起跑前的熱鬧氣氛,令長跑者異常興奮。起步初段,見到很多人步速比自己快,很容易打亂了賽前定下的pacing興奮過後,發現時已太遲。

長跑pacing和生理之間的關係,有很多不同學派的研究,我傾向相信pacing是由不隨意意志控制。長跑者的腦袋是控制員,不停在計算,計算身體能承受的速度。人的腦袋思路客觀,處處以保護身體為出發點,跑得過快時,會向身體發訊號,提示身體應慢下來,否則遲些會出事,訊號是疲倦感覺。當長跑者感到不舒服,自然慢下來,腦袋首要目的是,保護身體。

讀者可能提出異議,以馬拉松為例,不管前段pacing是快或慢,最後幾公里,都是跑到想死。我相信關鍵是,經驗。腦袋不錯是死心塌地對身體好,但腦袋對掌握pacing能力,有高低之分,而最重要分別來自經驗。同樣是由不隨意意志控制,經驗豐富長跑者的pacing較可信賴,較能確保後段不會跑到想死。

跑得多不代表跑得快過人,但多數較能掌握pacing每次能夠開心完成長跑,是從一次又一次跑到想死的經驗中累積回來。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2 comments:

  1. FACEBOOK網民們:
    你們要提防這擁有多於一個
    FACEBOOK ACCOUNT
    的騙子,自稱才子
    Andrew Lee (Leemengtech,李廣來)之外,
    還要通知你們身邊有
    FACEBOOK的親朋好友,
    切勿與這個在性慾、色情、
    淫賤、誹謗、精神情緒健康
    有問題(淫、瘋、毒)及那那枝"偽"術
    的筆而與他網交..

    ReplyDelete
  2. 很好的分享,謝謝。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