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遇上毅行者,是我的福氣。毅行者改變了我十五年來的生活,並將繼續在我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每年我的生活重心是十一月毅行者舉行的日子,一年的計劃和活動,都是環繞着這重心,我的四季是屬於毅行者。比賽過後的冬天,或順便參加其他長途賽,或休息,閒時跟家人和朋友郊遊;春天是操練的開始,不過仍帶懶洋洋;夏天須和濕熱天氣搏鬥,想盡辦法儲蓄操練里數;秋天操練狀態升至最高,這一切都是為了十一月某一日。
為一件事着迷,不惜改變自己,着迷足十五年,而且勢將着迷下去,這件事威力真大。八年前,我寫了一本關於毅行者的書,書名就是《毅行者》。這些年,在山上、街上、北潭涌起點,都有人對我說,看了這本書之後,決定參加毅行者,言語不能表達我的滿足感。我遇到一件神奇的東西,我覺得有責任用盡方法四處告訴他人。
寫《毅行者》,是因為我認為寫作是認識新看法的旅程,我想藉着寫書,有條理地解釋自己對毅行者的迷惑。我認為毅行者不單是用腳行,也可以用腦汁和精神參與。表面看,毅行者是關於一組組數字:一百公里、四十八小時、四人同行、九個檢查站、支援隊伍、籌款,但這些數字堆砌出來的,是文字難以解釋的奧妙。八年,《毅行者》這本書未寫完,其實我仍在寫。
毅行者是一件香港產品,近年「出口」至澳洲、新西蘭、日本等國家,同樣吸引當地人熱情參與,說明毅行者的感染力不分國界。毅行者必定有一些要素,觸動到我們內心深處,產生微妙共鳴。人來自大自然,心裏可能潛在回到大自然的慾望。在山上,我們變成「好人」,一個跟我們平日性格上不同的人;我們變得有禮貌、慷慨、健談。在山上這個「我」就是我們營營役役生活中做不到,只能想像的另一個「我」。
毅行者是關於堅忍,但更重要是關於照顧自己和隊友,懂得分辨不肯放棄和明年再來;毅行者是關於朋友,但更重要是關於家庭,得到家人的支持和諒解;毅行者是關於邁向自己定下的目標,但更重要是幫助他人達成願望;毅行者是關於身體力行籌款,但更重要是發揮樂施會「助人自助」扶貧精神。我行了這麽多年,仍在行,因為我仍在認識毅行者。
宣傳毅行者的責任是一件不會完結的工作,很高興見到這本由資深毅行者江瓊珠編寫的《香港最美——毅行者的前前後後》,帶出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毅行者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鼓勵讀者趕快報名參加毅行者,親身體驗毅行者的奧妙。
《香港最美——毅行者的前前後後》經已出版,各大書局有售,請各位踴躍支持。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