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09, 2014

山上李柱銘

最近我有一個難忘經歷。我和TC行八仙嶺,這日天氣很熱,我們嚴陣以待,帶了很多水。八仙嶺這帶我們行得不夠熟,中途走錯路,去不到打算去的地方,走多了路。回程時發現水不夠,平日遇到這情況,問題通常不大,慳住飲,捱到終點。這日不同,我們面前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烈日當空缺水,我們知道沒可能捱到終點。想到沒有人會在一條香港主要行山徑渴死,只要我們肯開口問人取水一定無問題,結果令我們難忘。

我們總共問過六批行山人士取水,包括練山快隊、假日郊遊人士、內地人、學生等(不過這內地人跟廣東道的好像有點不同)全部一口答應,沒有人扭擰,例如自己也帶不夠。這日真的很熱,其中有人也承認失預算,但不管剩下多少,所有人欣然打開水樽,包括最令人感動的少至一兩啖。我們就是不停問人取水才安全走回終點。這件事一直在我腦海中,我想起一個關於李柱銘的故事。

前《信報》總編輯練乙錚寫過關於自己的故事,他年幼家貧,在華仁讀中學,家人希望他停學,出來工作賺錢養家,他很不願意,感到徬徨。神父知道練乙錚的情況,替他想辦法,通知練乙錚去找一位華仁舊生,是李柱銘。李柱銘見練乙錚時,把一個信封交給他,信封內有一筆錢,足夠他讀下去。練乙錚最感動之處,是李柱銘跟他說,這筆錢他不用還,將來他事業有成,方便的話,就用這筆錢去幫助其他學生。

記者就練乙錚故事訪問李柱銘,李柱銘說不用讚他,他當年考入香港大學,也是沒錢,全靠父親的一位朋友幫忙,這個人是著名律師余叔韶。余叔韶對李柱銘說,不需要還錢,只要答應做一件事,將來如果遇到一個需要李柱銘幫助的人,他以同樣條件幫助。李柱銘對記者說,練乙錚需多謝的,其實是余叔韶。

李柱銘的答案當然是謙虛表現,他是主動把這條「助人鏈」延續下去,我甚至相信練乙錚不是李柱銘唯一幫過的人,只是練乙錚成為傳媒人,說出來的事受人注意。練乙錚公開這件事,我相信他也在默默延續這條「助人鏈」。

在山上遇到人,會說聲早晨,便擦身而過,未必留下特別印象,或不再遇上。山上的情,很多時留在山上。這六批給我們水的人,他日在山上重遇,我們也未必能相認。在山上受到恩惠,報恩的方法,是學做李柱銘,銘記於心,將來有機會,把「助人鏈」延續下去。我可能只剩下這麼少水,但我也會把一半給你。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