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04, 2010
與倦共舞
所有耐力運動都是與倦共舞,或者應該說,所有運動都是。跳舞講求節奏和合拍,其實跳舞是舞者學習接受對方的過程,與倦共舞就是要認識和接受疲倦這回事。疲倦是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不通的人討厭它,以為疲倦是惡魔,看得通的人跟疲倦在玩,玩不同花式和難度,目的是在測試,測試自己的實力,過程中接受所有運動員須擁抱疲倦。運動員能否掌握疲倦決定他們的成績。
跟別人一起跳舞,當然要知道對方的實力,否則何來默契。疲倦是身體向你發出訊號,你感到疲倦是因為你不夠弗;反轉來說,你弗的程度不足夠令你應付運動的層次。
知少少扮專家
疲倦其實不應是辛苦,相反可以是舒服,因為身體感疲倦,腦袋鼓勵你去放鬆,鼓勵你去尋找令你較舒服的步伐或速度。你一定試過運動途中感到疲倦,這疲倦揮之不去,這感覺愈來愈令你不舒服,直至你不能繼續下去。這時候你其實有兩件事可以做,一是把運動的辛苦程度降底,例如減少路程和減低速度,降至不大疲倦水準;一是逐步提升訓練水準,練到運動時不再疲倦。
回想我毅行者三十小時完成的年代,犯的其中一個錯誤是不懂得怎樣操練。當時對疲倦的掌握不夠,知少少扮專家,不知錯當然不懂改。有幾年我和隊友只在孖崗山操練,原因是我們全部居住港島,貪求交通方便,說服自己孖崗山是最適合的訓練場地。當時不停向自己解釋,孖崗山也不容易行,行多幾次跟在麥理浩徑練習差不多。
只練孖崗山也感疲倦,心想應該可模擬走麥理浩徑的感覺,但這種疲倦跟麥理浩徑的疲倦其實完全不同,毅行者比賽當日大失預算,訓練過的東西不能發揮出來,要面對的東西卻訓練不足,當遇上前所未遇的疲倦,陣腳大亂,那幾年自己和隊友都曾中途退出。
不停調整訓練內容
這兩年我對時間有所要求,精B的訓練變成一個深度認識疲倦的過程。要認識一個人或一件事,就要坦誠,特別是對自己,通常講得最多大話是對自己。除了坦誠,還要測試在不同情況的反應,例如拍拖,拍拖時間太短的不好處,是許多情況未出現過,看不到雙方的處理方式。要練麥理浩徑的方式就是練麥理浩徑,別無他法,無法模擬。精B今年訓練的重頭戲依然是那幾課特長麥徑的成績。
認識疲倦是要不停試,不停調整訓練內容,不停調整自己的心情,不停去尋找跟疲倦融洽相處的最佳方式。這認識過程不是高水準運動員的專利,只求輕鬆的周末運動員也可以嘗到認識疲倦帶來的快感。對,是快感,當你感到疲倦的時候,你選擇繼續跑,不停下來,你會發現可做多一些或快一些。雖然你仍感疲倦,但你不肯停下來,你雙腳和雙手在動,你漸漸分不開是否疲倦。原來疲倦在跟你玩,你心裏在笑,好,就跟你玩。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9.4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