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大埔道截的士

現在是毅行者訓練高峰期,周末麥理浩徑開始熱鬧起來,晚上燈光處處。有些人參加毅行者是為了參與和完成,有些人是為了改善成績,兩種人都要進行訓練,但訓練的目的有一重要分別,可用兩字來解釋:提升。想改善成績的參加者希望藉着訓練提升速度,縮短完成時間。其實所有競賽性質的運動跟「提升」有關提升速度、提升能耐、提升身體可做得到的成績。

純粹為了參與和完成的毅行者需進行訓練,但訓練是想身體適應長時間行山的環境,能夠抵達終點,感受一下毅行者這個經驗,他們對速度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大敵人不是四十八小時,而是中途退出的誘惑。

為提升速度和為感受經驗的毅行者都是毅行者,毅行者美妙之處是容納不同目標的參賽者,各取所需,兩個陣營之間無必要設界線,更無必要下價值判斷。其實不少毅行者嘗過兩個陣營的滋味,他們可能兩邊走,一年輕輕鬆鬆,一年搏命做好成績。

我便是兩邊走的人辦,參加了毅行者多年,大部分年份是為了參與和完成,嘗毅行者經驗。其實有時候我也質疑自己,當中了毅行者毒之後,我是為了嘗毅行者經驗,抑或是不希望嘗不到毅行者經驗?不參加的話,十一月這幾日我會怎過,當我知道四千幾人在做一件事,我就做另一件事,我的心情會點?想到這裏通常我不想多想,繼續參加便解除所有疑惑。我跟過不同隊友合作,大家都會先旨聲明互相之間的要求,各適其適,嘗過不同樂趣。

這兩年為速度而參加,訓練性質變成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目標一早定下,所有人同意,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提升」的威力,只要跟着有系統的訓練,有TC做領軍,隊員的工作是保養身體,有恆心地跟住做,訓諫也是一種樂趣。這種樂趣是看到成績逐步提升,不知不覺間進步了,以前做不到的,現在做得到,而且有信心將來可做得更好。

有人問我,參加毅行者為提升,把競爭性加入一項鍛煉意志的運動,會否破壞毅行者的精神。我兩邊走的過來人身份給予我一個有利的觀察位置:我認為沒有問題。毅行者精神之一是包容,賽例是簡單的一百公里/四十八小時/四人同行,其餘的悉隨尊便,你想點就點,各自尋開心。其實簡單的賽例已包含了毅行者精神的奧秘。

許多人把競爭性和自私的野心混為一談,這些特質或會同一時間在一個人身上出現,但不能劃上等號。我認為競爭性是鍛煉毅力的重要元素,因為競爭教曉我們一些重要事情:我們會輸、會失敗、會做不到預設的目標。學識輸是學做人重要的一課,因為我們會輸,甚至輸完再輸,從中學懂謙卑。

我試過在大埔道截的士離開,回家後不開心至極點,但當晚我睡得着,因為我下定決心明年再來。能夠領略到輸的意義,學識輸代表什麼 (更重要是輸不代表什麼),我是一個更有毅力的毅行者。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9.11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1 comment:

  1. 應該還有一種人: 是要證明/考驗自己的..... 在他們很長的平白生活, 嘗試測量自己還站在比一般人高的位置....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