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毅行夫妻



踏入九至十月,精B毅行者操練,今年加入KK的毅行教室,除了得到教室支援,也可感受一群發燒友散發出的熱力。今年毅行路上,認識不少新朋友,其中包括Moon Sir Moon太夫婦。我很早便留意他們,因為Moon太在大庭廣眾以「Daddy」稱呼Moon SirMoon太樣貌當然年青,但怎年青也不可能是Moon Sir的女兒,因此,這是一對毅行夫妻。看兩人外表,子女年紀應該不會大,兩公婆竟可拋下子女,由朝操山操到晚,我覺得奇怪。我發揮每事問精神,直接問他們,Moon太笑着答:「我哋有兩個女,18歲和19歲。」

毅行者存在一個生命周期,而這周期愛弄人。毅行者是耐力運動,耐力運動講求堅忍和毅力,不是十多二十歲小伙子的一杯茶,他們參與大都抱着柴娃娃心態。在生活上打拼過的人,開始懂得欣賞耐力運動。耐力運動是少數不大受年紀影響的運動,四十歲隨時擊倒二十歲,有人甚至認為三十歲才是耐力運動員高峰開始。各位,毅行者長青組(50歲以上)紀錄是14小時29分。

黃金30歲的矛盾

可是,三十歲後是組織家庭的黃金年齡,最適宜參加耐力運動的人,須同時面對照顧兒女的責任。不少毅行者第一年參加,全家興高采烈,玩得特別開心,但一年又一年,家人支持變為家庭壓力。不少毅行者參加了三兩年後便退出,體格和心理上,最適宜參加毅行者的時期,同是背上家庭負擔最重的時期,這是一個時間錯配。

這錯配無解決方法,有些人退出後再不回頭,有些人在子女長大後回歸毅行者。偶然也會遇到如Moon SirMoon太令人振奮的例外,這例外的先決條件是,早結婚。Moon Sir自小喜愛通山跑,不停參加戶外活動,少年時代已參加愛丁堡獎勵計劃,由學員做到導師,對戶外熱情未曾減退過。Moon太說,結婚前,有人提醒她:「妳知唔知妳將嫁俾一隻山狗。」

Moon家的特點是,所有事情四個人一齊做,他們坦言花很多時間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甚至把女兒教育放在自己事業之上。Moon Sir女兒一早接觸戶外,露營行山是Moon家的例行活動。
Moon Sir最興奮是曲線吸引到怕曬的Moon太一同行山,所謂曲線是先引導女兒,阿媽不放心女兒行山,因此跟住去。Moon Sir說:「夫婦是一世的,如果有共同興趣,會活得開心一點。」

Moon SirMoon太不停說感恩,兩人找到共同興趣,能夠在當行之年享受耐力運動。各位千萬不要以為Moon SirMoon太是玩玩吓,他們今年目標是20小時內。


Moon SirMoon太說,兩位千金明年有興趣參加毅行者,他們打算一家同行,Moon Sir拖三個靚女,各位準備在終點為Moon家歡呼。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Friday, October 11, 2013

Long Run的自由

跑步者都知道long run的重要。Long run是比平日練習較長的路程,以馬拉松為例,所有訓練指南都叮囑跑步者在比賽前一兩個月,操三幾課long run,路程起碼30公里。Long run用處是令跑步者逐漸熟習比賽的長度感覺。除了比賽前,平日我偶而也會來個long run,因為我發現long run有其他奇妙處。

Long run之長度平日不會跑,新鮮感覺一定存在。進入平日不進入的境界,感覺是奇妙的,假如這時身體仍有力,湧現的滿足感,很難形容。即使身體感到乏力,跑步者也會告訴自己,捱下去吧,long run的意義就是要感受這種乏力感覺,重點是捱過去。不過,這些都是身體的感覺,我認為long run最奇妙之處,是心靈感受。


Long run有的是時間,當時間不是問題,我們會感受到自由,特別是心靈自由。我們身體在跑步,但腦海不用多想跑步,因為有排要跑。我提醒各位跑步者,請珍惜Long run製造的自由,這種自由平日不容易感受到。


平日營營役役,上班是搭車,「嘟」一聲,我們進入人潮,人潮把我們推到辦工地點,很快便一日。自由?開玩笑吧,久而久之,我們失去感受自由的觸覺。

腳踏實地的天馬行空

Long run把跑步者和自由連結起來,跑步者最初或會不習慣,以為自由即是無邊際,思潮天馬行空,可能不懂得感受自由。long run經驗的跑步者知道,long run的自由是有條件的,條件是這種自由建立於腳踏實地。對,可天馬行空,但腳踏實地。


跑步者清楚感受到自己的腳步,這是真實的。Long run的自由是在一個超級清醒的環境中,感受到甚麼是重要和不重要。我們很難得可擁有這麼長時間跟自己相處,無人催促,無人須理會,就是自己,和自己在想的東西。原來有充分時間,我們感到舒服,跑步者對自己的腦海說,放馬過來,腦海帶自己去甚麼地方也奉陪。

可是,long run是由腳步限制,即是其實跑步者是在做一件非常理性的事。跑這麼長距離,跑步的速度對感受的影響其實甚大,身體出現不同反應,跑步者其實不停在作出一連串理性決定。自由遇到理性,變成一種清醒的自由。

「有志者事竟成」不會在long run中出現,因為跑步者知道這句話不可能是事實,跑速提醒跑步者,跑得太快了。跑步者或清醒至感受到自己其實離開自由有多遠,long run的自由是有期限,很快跑步者會聽到「嘟」的一聲,這種自由會離去,所以跑步者會加倍珍惜。

Long run的自由給予跑步者清醒,強迫跑步者老實。我對跑步者的建議是,遇上一些夾雜着感性和理性的重要時刻,例如是否分手或轉工,來一個long run。跑完後,考慮或會變得清晰一點。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Saturday, October 05, 2013

世界紀錄



上星期日舉行的柏林馬拉松,肯雅跑手Wilson Kipsang創下2小時313秒世界紀錄,比前紀錄快15秒。這場賽事特別之處是,Kipsang賽前對打破世界紀錄信心十足,這是事先張揚破紀錄之作。Kipsang是賽前狀態甚弗,2年前做出比世界紀錄慢4秒成績,可是,一項兩小時的賽事,變數甚多,跑手事前信心怎大,也隨時出亂子,Kipsang講得出,做得到,值得細想。

柏林馬拉松是馳名「快地」

最主要原因是,這場賽事地點是柏林。過去十年,馬拉松世界紀錄被打破5次,每次都是在柏林出現。這現象不是巧合,柏林馬拉松是聞名的「快地」,任何級數跑手想做出最佳成績,首選是柏林,有4個原因:

一、天氣。Kipsang賽前信心這麼大,因為他知道柏林天氣近乎完美,太凍和太熱都會大幅影響表現。所有馬拉松主辦者都知道1019度是最佳氣候,儘量安排賽事在最可能出現這溫度的時間舉行,但問題是,天氣易變,而柏林優點是9月尾天氣相當穩定。以香港為例,一月舉行馬拉松,溫差隨時十多二十度,不容易掌握。

二、地平。平分兩種,第一種是高低的平,賽道平影響成績,容易理解。港馬賽道又橋又隧道,上上落落,出名難跑,成績受限制。另一種平是路面平滑,很多賽道表面上沒出現高低,但路面不夠平滑,也會影響跑手成績。記著,一項兩小時的比賽,當分別是以秒數計算,很微小的分別也影響成績。除了平,賽道最好是少彎位。去年倫敦奧運賽道多彎,跑手做不出好成績。

三、PacerKipsang賽前說,馬拉松是一項隊際比賽,假如他能打破世界紀錄,他須要請操練和比賽時合作的pacer飲酒,人數逾四十人。有些馬拉松賽事禁止pacer參與,但柏林堅持pacer有用處。操練時有人相伴,互相鼓勵,互相競爭,很多人能理解。比賽時用pacer對大部分頂級跑手,原來也很重要。神級跑手Haile Gebrselassie用的pacer,本身是獨當一面跑手。兩年前,Patrick Makau在柏林創世界紀錄,他的pacer 跑出倒轉V型陣,把跑手包圍,像是遷徙的鳥群。

四、心理。最後也是最重要原因,是跑手本人。頂級馬拉松跑手每年參加二至三項比賽,參加某些賽事,是為了榮譽,例如奧運,參加某些賽事是為了獎金,而參加柏林馬拉松是為了做出最好成績。當所有跑手都拼命跑出最佳成績,製造高水平競爭性,直接提升所有人的成績。心態對運動員很重要,賽前Kipsang不是在考慮他會否勝出,從賽前狀態看,他勝出不是問題,唯一問題是他能否打破世界紀錄。

計劃,操練,天時地利,賽事中執行,加起來,是事先張揚破世界紀錄事件。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