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7, 2013

馬拉松Flaneur


在東京跑完馬拉松後兩日,腳開始痕,約朋友朝早跑步,他婉拒了,他的解釋令我愕然,他說他其實不太喜歡跑步。不喜歡跑步,但他每年參加多項長跑比賽,尤其喜歡參加外國馬拉松。我想深一層,身邊有好幾個人跟這位朋友一樣,不太喜歡跑步,但很喜歡四處跑馬拉松。我稱這些人為馬拉松 Flaneur

Flaneur 解作浪遊者,以自己一套方式,漫遊觀察城市文化。浪遊者混在人群中,保持一種速度、一種距離,觀察四周的人和事。馬拉松浪遊者的觀察工具,除了是眼睛和心靈,還有一雙在跑的腳。


很多人形容參加外國舉行的馬拉松,為一場多姿多采的盛宴。這幾年香港人三五成群出外參加馬拉松,已成風氣,多間旅行社專辦外國馬拉松旅行團。我跑齡淺,但也逐漸明白盛宴的意義。到外國參加馬拉松,多數是一班朋友一起去,在計劃階段已很熱鬧,朋友七嘴八舌,意見多多,很多時跑完會相約在當地觀光三幾天。

藉跑步感受城市文化

馬拉松跑手在比賽前一日,須領取號碼布,主辦者一定會把握機會,把這過程變為一個嘉年華。我只去過兩個地方,但氣氛同樣熱鬧。比賽前一日,有人選擇休息,也有人不放過遊覽城市的機會,我認識的馬拉松浪遊者,已開始浪遊熱身。

這場盛宴開始,由主辦者的安排,到跑手的百態,到賽道兩旁人群的反應,馬拉松浪遊者在自己的步伐中觀察。

以我所知,除了香港,大部份在外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主辦者都是希望展現城市面貌,設計馬拉松賽道來說城市故事。每一個城市其實都是一件有生命的藝術品,馬拉松比賽當日,跑手便是用家,這個觀賞過程歷時幾個鐘頭。

對於馬拉松浪遊者,跑步變成一種方法或手段,目的是能夠舒服地完成觀賞過程。馬拉松浪遊者可能分開不同種類,有些留意其他跑手,有些享受人群的熱情,有些融入城市的美感。在一個陌生地方享受一場盛宴,這感覺特別美妙。我開始理解馬拉松浪遊者的心境,剛嘗完盛宴,比賽後兩日,可能真的提不起勁跑步。

假如我對馬拉松浪遊者的看法成立,全世界也有這種人。我特別理解香港馬拉松浪遊者的心情,他們特別有走出去的衝動。香港馬拉松是以主辦者、而不是以跑手為中心,主辦者固執地認為香港就是不同,紐約和倫敦做到的,香港做不到。港馬展現的,是杳無人迹的大橋和隧道,代表香港最不吸引的一面。香港出產特別多馬拉松浪遊者,因為他們受夠氣,能力許可的話,設法逃離香港。

我對海外馬拉松浪遊者的忠告是,除非你們鍾情觀賞大橋和隧道,否則不用來香港參加港馬。這不是盛宴,是純跑步,而且賽道頗困難。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