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最出色馬拉松表現,跑步界認為是多倫多馬拉松,加拿大人偉樂(
Ed Whitlock)創出的3:30(3小時30分)。3:30
成為最出色成績,因為偉樂81歲。讀者未聽過偉樂,可能「嘩」一聲,
81 歲跑 3:30!聽過偉樂的人,可能感奇怪,為何差一年差這麼遠,2011 年多倫多馬拉松,偉樂成績是 3:15。原因是去年偉樂在家跌到,斷了一條肋骨,休息了幾個月,操練不太充足。
偉樂是明星級跑手,因為他的年紀。跑步界以「精英」(Masters)形容40歲以上跑手,偉樂是「精英」中的精英,持有多個 70 歲以上級別長跑紀錄,包括74歲創出2:58。你冇聽錯,74 歲做 Sub-3,你和我都有大把時間。香港人半百叫老翁,對「精英」運動員不夠尊重。
年紀越大 好勝心越強
見到年紀比我大很多的人在跑,我也泛起這個問題:我可以跑到幾多歲?跑步者身邊總有人,
特別是在跑步者受傷的時候,贈一句:「第日老咗你就知」。
偉樂是天生異稟?抑或跑步可以是一個跑到老的運動?
我試從偉樂生平找答案。
偉樂在英國出生,中學時代喜歡跑步,成績不錯,大學畢業後到加拿大定居。偉樂
20 至 40 歲忙於工作和家庭,40 歲遇到偶然機會,成為跑步會教練,重新接觸跑步。偉樂記得在 70 年代,40 歲已算老人,大家都不習慣見到 40 歲老人在跑步。偉樂的跑步生涯轉捩點是 80 年代,「精英」級跑步賽事開始流行,偉樂再愛上跑步,原因不是健康,而是好勝心作祟。
偉樂 50 歲開始認真跑,退休後更全心投入跑步,目標是創紀錄和奪標。自此,偉樂的好勝心沒熄滅過,年紀越大,身體不如前,
便以時間來調整,但沒停過渴望勝出。偉樂一直跑的動力,
來自競爭的本能。
80 歲跑手練跑方法,是風雨不改,每日慢跑三小時,重量不重質。跑道是離偉樂家不遠的一個墳場,圍着墳場跑,一個圈不用五分鐘,他不數圈,只計時間,夠鐘就停。
見過偉樂跑的人,形容他的確跑得很慢,近似緩步跑,偉樂解釋是避免受傷。跟常人一樣,跑步為他帶來很多毛病,
隨着年紀大,他須不停調整日常訓練。他已不能做速度訓練,
他的戰略是讓肌肉習慣跑步,以量取勝,比賽時稍為提升速度,
跑完馬拉松也不覺疲倦。
馬拉松的訓練重點之一,是比賽前一兩個月,跑幾課 30 公里以上的Long
Run。偉樂一年365日,每日一個 Long Run,跑到 80
歲。偉樂可跑到幾時?他的答案直接,只要他可繼續參加比賽,他就不會停。跟偉樂不同,我參加比賽沒可能贏取獎盃,
但我也覺得比賽是一種動力,為了參加比賽,
我會為跑步做很多平日不會做的事。
大部份長跑比賽年齡限制只設下限,不設上限,
我少了一個不參賽的藉口。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