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我怕梁振英

我的人生一大樂事,是欣賞賓士 (Ken Burns)的長篇紀錄片,剛看完賓士片長十二小時的新作National Parks-America's Best Idea,情緒特別高漲。每次看賓士的紀錄片,當接近尾聲的時候,都有依依不捨的感覺,因為不想它完結,我想這是一個觀眾對紀錄片製作者的一種致意。九十年代初次接觸賓士的 The Civil War,驚為天人,從此愛上了這段引人入勝的美國歷史。他其他的作品Baseball、Jazz、The West、The War我都一看再看。

賓士的紀錄片糅合了歷史、人物、攝影和音樂,把一些熟悉的題材用自成一格的手法拼出一個個歷久彌新的故事,例如市面上有很多以二次大戰為題的紀錄片,但賓士的The War 拍出的故事味道,令資深二戰迷看得如癡如醉。從較深層次看,賓士紀錄片都是在探討一些普世價值觀,例如自由、平等、開放,以往都是從字裏行間滲透出來,不過新作National Parks -America's Best Idea就明刀明槍,把這些價值觀赤裸裸地訴予觀眾。

全民共享大自然
國家公園是美國的一項發明,並出口全球。美國政府保護土地以供公眾使用和觀賞,始於1864年的加州Yosemite Valley (後來成為Yosemite Valley國家公園),美國國會把這個新主意變成聯邦法例,簽署這項法例的總統是林肯。全球第一個正式的國家公園是1872年立法保護的黃石國家公園。今日全球有約四千個國家公園散布在約二百個國家。

十九世紀的歐洲,最壯觀和最美麗的天然風景大都屬於皇帝和貴族的私人財產,公眾有幸觀賞到這些景色,要得到有權有勢的人施捨。一群愛好大自然的美國人在十九世紀開始推動一個新概念 - 大自然是屬於公眾,政府有責任主動保護這些公眾財產,確保全民可享用,而保護的方式就是甚麼都不要動,天然狀態就是最美麗。

表面看,保護天然財產是環保工程,但表層下,這是美國人對民主的追求,散發着自由、平等、開放的氣息。換句話說,設立國家公園是大自然民主化,代表這些天然寶藏不屬於有錢或有權勢的人,它屬於你和我,所以所有人都有責任去保護它,讓我們的子女可世世代代去使用和欣賞。推動國家公園最出力的美國總統是老羅斯福 (Teddy Roosevelt),在他任內美國國家公園數目從五個增至十個 (現有五十八個),他對國家公園的寄語是「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他這句話刻在黃石公園北入口拱門上。

港英留下一片好空間
香港四成土地面積是郊野公園,這是英國殖民地政府留下給香港人。被譽為在香港建樹最多的港督麥理浩,以他命名的「政績工程」,最為人熟悉的應該是橫跨多個郊野公園的麥理浩徑。回歸十二年,特區政府未有大肆改動郊野公園政策,以特區政府施政水平來推斷,「無做嘢」是德政。這十二年特區政府其實也無意中為郊野公園做了一件好事,2003年特區政府處理沙士的手法弄至民怨沸騰,市民知道要自己幫自己,於是聯群結隊郊遊,不但強身健體和心曠神怡,還可避開高感染地區;這時候香港市民開始大量使用郊野公園。要保護一件東西,最重要是要有人去關心它。

賓士紀錄片、麥理浩、郊野公園,怎樣會跟梁振英扯上關係?

聽聞梁振英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因此我要很小心寫以下的文字,而最小心的方法之一,是在儘量避免斷章取義的情況下,引用他的文字。梁振英一定很關心郊野公園,因為他在近期三篇文章中提及郊野公園,特別之處是這三篇文章主題跟郊野公園都是無關。他的文章主要談及香港社會的流動性,而出發點是他最熟悉的房屋政策。郊野公園沒有「惹」梁振英,是梁振英選擇評論郊野公園的存在價值。

「原來在香港,統計數字上的「中產」,居住面積是五百呎,原來面積條件七百呎,已經遠遠高出人們心目中的「中產」。這是私人住宅的「中」,如果把公屋一起算,全港住戶之中,有五百呎的住所,在面積上已經是「人上人」。香港私人住宅面積的分布情況,換句話說,香港私人住面積質量,多年未變。
數字同時說:香港有四成的土地面積,劃為郊野公園,為花草樹木、雀鳥蝴蝶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神聖不可侵犯;據說郊野公園的面積還要增加。把這些數字放在一起看,大家有什麼感想?」

〈數字說明:階層差距遠超想像,議事施政慎防誤區〉,《明報》,2009年10月30日
「香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的40%,郊野公園是香港的驕傲,我絕對喜歡,但是回頭一想,大部分打工仔每周工作6天,九成的住戶沒有海外女傭幫助做家務,第七天在家中還是要忙家務、忙孩子的事。當大部分基層香港人無暇享受郊野公園,同時居住空間擠迫,擴大郊野公園的範圍的意義是什麼? 」

〈社會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繁榮共享,惡果共嘗〉,《明報》,2009年11月6日

「每人每天努力應付的,是維持生活的必需,我們有令人驕傲的郊野公園,但有多少人去親近?我們有讓人羡慕的維港海岸,但有多少人去流連? 」

〈人心肉做,有心就有法〉,《明報》,2009年11月13日


山是誠實最可靠
梁振英對於郊野公園的看法,我相信我應該不會解讀錯誤。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不願見到政府更改現行郊野公園政策,然而在現行的行政長官選舉框架中,我沒有機會去行使我的投票權利,無法表達我對梁振英的郊野公園政策的不同意見。

在香港六成土地面積上,我們見盡欠缺透明度的政府運作、不平等的政府施政、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在另外四成土地面積上,我們得到一個感覺上自由、平等、開放的環境。在郊野公園,地產富豪的權益不比其他人高,他們跟我們看到龍脊和紫蘿蘭山的風景是一樣的 (地產富豪看到的或許是2萬元一呎的豪宅樓盤,然後對自已說:「拍樓盤廣告唔使去法國」)。山不會「發水」,山是誠實和正直,在山上我們彷彿尋找到社會公義。

美國人視國家公園為民主象徵,以身驅、血汗、金錢、法例去保護,確保世代流傳。香港的郊野公園的確是香港人的驕傲,假如梁振英成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他領導的特區政府,會怎對待這一大片可供地產商發展的土地?市民有辦法保護它嗎?

我怕紫蘿蘭山變成一個樓盤,我怕西貢大浪灣變成一個綜合度假村,我怕梁振英。

撰文:蔡東豪 Tony Tsoi / 2010.1.23 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5 comments:

  1. 觀其取態,字裡行間八萬五妖魔還存在。請不要因某些人某些態度而影響你的行文,香港所剩的點點自由就依靠大家每一個人。

    ReplyDelete
  2. Salute to 蔡東豪's comment! Lots of scenic views were already fringed by luxury residential buildings monopolized by the rich minority and the developers of HK. It's a matter of social conscience that we have to leave some fresh air, some connection with mother nature for those who can't afford the price. Those country parks were packed with ordinary families on weekends. Instead of re-zoning the remaining 40% of l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consider to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public access for these families, e.g. better bus services, more extensive walking trails.

    ReplyDelete
  3. "在香港六成土地面積上,我們見盡欠缺透明度的政府運作、不平等的政府施政、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在另外四成土地面積上,我們得到一個感覺上自由、平等、開放的環境。在郊野公園,地產富豪的權益不比其他人高"....很有意思的態度。意識到要解決"六成土地面積"引發的問題是困難的,所以要盡力保護餘下四成的。很務實...

    ReplyDelete
  4. Nice article. That would be better if it had made tribute to John Muir.

    ReplyDelete
  5. 如果做生做死,背負一生長債,只為斗室窩居,我寧願不要那些不知名卻又浪費了資源的山山水水.市區人貶抑新界樓時,不是很喜歡提"白雲依"?紫蘿蘭山應該有不少不同品種的蚊蟲鼠蟻吧?我看blog主都是少去為妙.By the way請blog 主忠實申報個人利益,有否收租物業等?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