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殘酷的運動


成年人改變自己,真的很難,我的觀察是,除非自己或身邊的人遇到重要突發情況,才會有可能下定決心做一直不肯去做的事。最近看了80年代著名長跑者沙拉沙 (Alberto Salazar) 的自傳《14 Minutes》,看到一個人大半生脫不掉面具的人,終於在鬼門關尋回自己。14分鐘是指沙拉沙2007年心臟病發作,他的心臟停頓了14分鐘,被救活後康復。

以少年得志形容沙拉沙的馬拉松生涯,應該沒錯,他贏取紐約馬拉松時,仍在大學讀書,一年之後,創世界記錄。沙拉沙成為美國體壇金童子,是美國長跑界希望,82年贏取波士頓馬拉松,登上高峰,這場比賽被譽為「太陽下的決鬥」,本欄曾撰文紀念這場賽事 (201254)。成功對沙拉沙來得太容易,他在人前不可一世。我們經常聽到Burnout這個字,沙拉沙跑步生涯肯定是Burn-out的受害者,24歲後未贏過任何錦標,美國體壇很快忘記了長跑金童子。

一個世界在他腳下的年青人,本有能力改寫長跑歷史,所有人看好他,從高處跌下來,他沒法適應過來。看《14 Minutes》其實不容易,看着沙拉沙的生命在遊蕩,從一處蕩向另一處,不停在尋找為何自己的跑步生涯會突然間結束,讀者替他心痛。他甚至去過南斯拉夫,一個據說聖母曾顯靈的地方,希望從信仰找到指引。

拯救沙拉沙的,是他成為跑步教練。他的教練生涯不是一帆風順,最初時他太心急,急著把自己一生所知的東西,在最短時間內教授予學生,希望學生可儘快出人頭地。慢慢地,他掌握到做教練的要點,加上從鬼門關來去一回,對他的影響也很大。讀者想知道心臟停頓14分鐘,怎可能活過來,答案是他非常好彩,詳情讀者要看這本書。

心臟病發後,沙拉沙也困惑過,一個每日跑步,身體表面上極弗的人,怎會差點死去?挫折加上年紀,沙拉沙看通了很多事情,懂得企後一步,逐漸接受了自己,他的教練生涯也出現突破。以前,他想學生做到他當年差點便做到的事情,他發現這是不正確,他改為教導學生不要重犯他當年的錯。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沙拉沙教練生涯最光輝時刻,他的學生在10000公尺包辦金、銀牌,在5000公尺奪金。

跑步是殘酷的運動,練跑是一個人的事,過程孤獨無聲,榮辱只屬於自己。跑得不好時,不可以賴隊友或教練,望四周圍,是自己一個人。當長跑者體力下降,退步過程一分一秒在成績上出現,長跑者清楚知道今日退步了多少,連半點騙自己的機會也沒有。

沙拉沙故事不完全美麗,最感人地方是,即使他陷於多大困境,他從沒放棄過每日 (強調是每日) 跑步。

他對跑步的愛由始至終是最真:「A runner of any caliber almost never outlives the need to run. Once you get hooked once the day comes when you suffer more by not running you are stuck with it. Your daily runs become your solace and refuge, the place you reflect, heal, and pray.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金融中心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