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0, 2015

完美的50歲




兩年前,美國調查組織Harris訪問2千多名不同年紀的人,想找出完美年紀,設定的問題是:「如果時間可停留,閣下可以健康快樂地在某一個年紀活下去,這個年紀是幾多歲?」調查結果顯示,最多人選擇的年紀是50歲。這結果反映未到50歲的人不是這麼怕50歲,超過50歲的人想回到50歲。我今年50歲,可以第一身介紹完美年紀,我的介紹方法,是看我的跑步生涯。
踏入50歲,我發現最大改變,是接受這兩個字對我的意思變得不同了,這兩個字是:接受。我接受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的事我做得不錯,希望可繼續下去,有的事我做得不好,我不再強求,學識接受。以前,我抗拒接受,認為接受是弱者的表現。我以接受是進步的敵人,人只要肯付出,便有機會做得更好。50歲前的心態是,做人一定要不停挑戰自己定下的目標。
PBPersonal Best)曾經是我跑步生涯的常用詞彙,這個字很有意思,代表我不是爭取獎牌,或擊倒其他人,我只是跟自己在競賽。目標可以是度身為自己而設,不停超越自己便是歷久常新的目標。跑步是關於自己的一場奮鬥,自己有幾多,全付出來,做到最好,是多麼崇高理想。我以前不停計算,這樣做好一點,這裏改進一點,可慳回兩分鐘,PB在望了。
人有了目標,心裏產生擔心,儘管不把擔心表露,但擔心的確存在。我們擔心達不到目標,況且這目標是自己定下的,應該可以做到……有隊友的話,我們擔心辜負他人,心裏想,自己衰也罷,連累他人多麼不好意思。50歲前跑步生涯是一連串的擔心,原因是我們計較自己怎看自己。
50歲的分界是,我接受了自己,我不再擔心。市面上有很多書的書名類似「PB after50」,我不會看,因為我接受PB可能已離我遠去。我接受50歲後身體各方面機能走下坡,再沒興趣時刻跟生理時鐘搏鬥。不要誤會,我不是放棄跑步,剛相反,現在時間鬆動了,我會跑得更多,但我是懷着另一種心情跑。
我更加小心保養身體,因為50歲後復元時間比以前長了,比賽和大操後,我會放鬆,hea是一種樂趣。我不會冒險及更小心聆聽身體發出的訊號,50歲受傷可以很大鑊。我不會刻意慢下腳步,但當有需要慢下腳步的時候,我毫不猶豫慢下來。突破自己是一種美妙感覺,適當時候我也會嘗試,但這不是我的主要目的,繼續跑也是一種成就。50歲仍在跑,是因為我鍾意跑,而這種鍾意是完完全全為自己。人家怎看,不在我擔心的範圍內。
50歲前,我有點害怕這年紀,跟隨「半百」一定是「老翁」,我不想老,怕認老。但當我懂得欣賞「接受」的好處,原來50歲有一片新天地,我以繼續跑來慶祝完美年紀。

蔡東豪  刊於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